虚拟现实VR体验标准技术:模型三大模块解析

需积分: 38 35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21M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一份关于虚拟现实(VR)体验标准技术的白皮书,由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视频体验工作委员会(视频体验联盟)发布。白皮书探讨了VR体验的三个主要模块:画面质量(Q_P)、视觉质量(Q_V)和音频质量(Q_A),并介绍了综合评价指标沉浸体验质量(Q_ImE)。" 白皮书详述了画面质量Q_P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视频编码、VR头戴式显示器(HMD)的分辨率、刷新率以及视频帧率等因素。Q_P的评估模型用于分析不同编码标准(如H.265/HEVC,H.264/AVC等)对画面质量的影响。此外,白皮书还提出了全景视频像素密度(PPD)的概念,用于衡量画面质量,其中涉及视场角(FOV)和帧率等参数。 视觉质量Q_V则结合了Q_P、非视距内容(NVC)和水平视场角(FoV_h)等因素。音频质量Q_A基于音频编码(如AAC-LC,Opus,DD+等)、平均码率(Br_a)和音频采样率(Sr_a)等参数进行评估。最后,总的沉浸体验质量Q_ImE是画面、视觉和音频质量的综合,同时考虑了音视频同步时延(T_asyn)。 白皮书还指出,随着编码码率的增加,画面质量Q_P逐渐提升,但当PPD超过一定阈值后,提升速度会放缓。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如游戏和视频)以及不同的编码器,Q_P的计算中所用的模型系数有所不同。 该白皮书强调,为了提升VR体验,需要在终端创新、内容应用和网络平台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终端应减轻重量,提升屏幕分辨率和FOV;内容应用需从8K全景视频起步,提高帧率以减少眩晕感,同时3D立体视觉是重要的体验需求;网络平台则需提供高带宽、低时延的能力,支持CloudVR,推动VR产业的广泛应用。 白皮书的研究成果是通过ITU规范的主观实验方法和系统研究得到的,由华为XLabs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等核心贡献单位,以及华为GTS、首都师范大学机器视觉实验室等组织单位共同完成。通过这些努力,建立了VR体验评估模型,为后续的VR体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