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桩基长期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66KB PDF 举报
"软土中桩基工后长期沉降的预测模型 (2011年),作者赵春彦、郑国勇、杨龙才,发表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月第42卷第2期,主要讨论了在软土地基中桩基施工后长期沉降的预测方法,提出了适用于这种情况的预测模型,并对比了简化模型的适用性。" 在软土地区,桩基工程是一项关键的建设任务,而工后长期沉降是这类工程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软土因其高含水量和低孔隙压力,导致其在受到荷载时会发生显著的固结和蠕变,从而影响桩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赵春彦、郑国勇和杨龙才的研究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旨在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软土中桩基的长期沉降行为。 该研究指出,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全面考虑地基土体的固结过程和蠕变现象,这两大因素是导致沉降的关键。固结是指在荷载作用下,软土中的水分逐渐排出,土体体积减小的过程,而蠕变则是指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土体会随着时间缓慢变形的现象。这两个过程都会对桩基的后期沉降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简化预测模型,特别针对非挤土桩基在施工后40天后的沉降情况。他们认为,在这个阶段之后,由于土体的固结和蠕变已经趋于稳定,简化模型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然而,对于其他情况,尤其是早期沉降或挤土桩基的沉降,未简化的预测模型更为适用,因为它能更全面地反映复杂的土体响应。 关键词涉及的领域包括桩基础、固结、蠕变、工后长期沉降以及预测模型。这些关键词强调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即如何通过理解土体的物理特性,建立有效的预测工具,以应对软土地区的桩基沉降问题。 这项工作为软土地区桩基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有助于工程师们在施工前更准确地预估和控制长期沉降,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对于减少因沉降引起的建筑物损坏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