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变异统计产流模型:降雨与下渗的综合分析

1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24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考虑空间变异性的统计产流模型研究",发表于2009年的《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5卷第3期。论文由梁忠民、李彬权和余钟波合作完成,他们来自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科学系。 在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中,产流过程受到降雨、土壤下渗能力和土壤蓄水容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布通常不均匀。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这种复杂性,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统计产流模型,该模型特别注重空间变异性的考虑。 首先,他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描绘降雨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这有助于捕捉降雨的随机性和空间异质性。接着,作者利用土壤下渗容量曲线来反映流域内土壤渗透能力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这有助于理解土壤吸收和传输降水的能力如何随着地形和土壤类型的变化而变化。 作者采用超渗产流模式,通过结合降雨与土壤下渗能力的联合概率分布,计算出地表径流的空间统计分布。这种方法不仅考虑到降雨强度,还考虑了下渗能力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一个地表产流量的近似解析表达式,提高了预测精度。 对于地下径流的计算,论文采用了蓄满产流模式,基于下渗和土壤蓄水容量曲线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土壤饱和状态下的水分转移。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饱和度对径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深层土壤和浅层土壤的差异。 论文以黄河支流伊河东湾流域的实地数据为验证对象,通过对模型结果与新安江模型的产流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在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这一研究强调了考虑空间变异性的统计方法对于提高水资源管理模型的精确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这篇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能够有效整合空间变异性的关键参数,从而提高产流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这对于水资源规划、防洪减灾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