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础习题详解与8051对比

需积分: 19 16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3 收藏 211KB DOC 举报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学习资料包含了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践。本书由张毅刚主编,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单片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I/O)接口。章节一介绍了单片机与传统计算机的区别,强调了单片机集成度高的特点,例如8051与8751单片机的区别主要在于内部程序存储器类型的不同。 第二章中,详细解释了机器周期的概念,指出在6MHz晶振下,一个机器周期为2微秒。此外,还涉及了内部RAM的位地址计算,以及8031单片机的寄存器、标志位、存储器结构和工作模式。例如,位地址为30H的位所在的字节地址是通过取模运算得出的26H,而P标志位的值取决于寄存器A中1的奇偶性。 对于复位后8031的状态,R4的地址、PSW的初始值以及工作寄存器组的选择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PC和DPTR这两个重要寄存器的性质也被逐一剖析,比如它们都是16位的,可以进行加1操作,且DPTR可以拆分成两个独立的8位寄存器。 课程强调了使用8031时/EA引脚的配置,由于其内部缺乏程序存储器,需要外部连接。另外,片内RAM的低128个单元被划分为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和数据缓冲区,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功能。 在判断题中,关于PC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使用和特性,有的表述是正确的,如PC虽然不是直接用户编程使用的地址,但它是程序执行的指示器;而SFR中的位确实可以由软件设置,但并不是所有位都可以进行位寻址,因为并非所有位都具有独立的寻址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本书涵盖了单片机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对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单片机设计和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通过解答这些习题,读者能够加深对单片机内部结构的理解,提高编程和调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