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发展与应用概述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2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1 收藏 1.57MB PPT 举报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ppt深入探讨了单片计算机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发展历程。该课程首先介绍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个主要分支:微处理器(MPU)和微控制器(MCU)。MPU主要用于高级数值计算和复杂功能处理,其重要指标包括数据总线宽度和外围寻址能力,反映了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而MCU则强调实时控制和I/O功能,如高速I/O接口、计数器、模拟数字转换等,适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单片计算机主要包括微型计算机、单板机和单片微型计算机三个层次。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和I/O接口组成,集成度高;单板机是这些组件封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便于系统集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则是指集成了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单一芯片,它标志着微型化和小型化的里程碑。 课程进一步按时间线划分了单片机的发展阶段: 1. 第一代单片机(1976年-初级阶段):INTEL的MCS-48系列、Motorola的6801系列和Zilog的Z8系列为代表,特点是专门结构设计,强调控制功能,拥有并行I/O和基本定时/计数器,但缺乏串行接口和较大寻址空间。 2. 第二代单片机(1978-1983年-高性能阶段):Intel的MCS-51系列是代表,引入了外部总线的完善和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增加了串行I/O和更大的寻址范围。 3. 第三代单片机(1983年至今-多样化应用阶段):随着8位和16位单片机的巩固和普及,以及32位单片机的出现,各大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系列,这表明单片机技术在性能、功能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扩展。 总结来说,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理解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构造、功能选择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实际运用,对于从事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工业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人员尤其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