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ts2 拦截器Interceptor详解与应用

需积分: 4 3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822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Struts2框架中的拦截器Interceptor的概念、作用、配置以及使用。拦截器在Struts2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实现了面向切面编程(AOP),并允许开发者在不侵入核心框架的情况下添加新的功能。文章通过详细讲解拦截器的定义、与Action的关系、默认拦截器defaultStack的功能,以及如何定义和实现拦截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Struts2中的拦截器机制,并提供了简单的拦截器示例进行说明。" 在Struts2框架中,拦截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件,它能够实现许多高级功能,如请求参数封装、文件上传、异常处理等,从而简化Action类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拦截器基于AOP(面向切面编程)原理,通常通过动态代理来实现。它们按照预定义的顺序执行,形成一个拦截器栈。 配置拦截器栈时,可以使用`<interceptor-stack>`标签,将多个拦截器(`<interceptor-ref>`)组合在一起。例如,创建名为`mystack`的拦截器栈,包含`first`、`second`两个自定义拦截器以及默认拦截器栈`defaultStack`。在Action配置中引用`mystack`即可应用整个拦截器栈。 每个拦截器都是一个实现了Interceptor接口或者扩展了AbstractInterceptor抽象类的类。关键的方法包括`init()`、`destroy()`和`intercept()`。`init()`用于初始化拦截器,`destroy()`在拦截器不再需要时进行清理工作。`intercept()`方法则是拦截的核心,它接收一个ActionInvocation对象,可以通过调用`invocation.invoke()`传递控制权给下一个拦截器或执行Action的`execute()`方法,返回值决定了逻辑视图的跳转。 默认拦截器`defaultStack`提供了基础功能,如请求参数处理、文件上传支持以及类型转换异常处理。如果为Action指定了自定义拦截器,那么需要显式包含`defaultStack`以保留这些默认功能。 拦截器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1. 访问控制:限制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Action或方法。 2. 日志记录:在Action执行前后记录相关信息。 3. 性能监控:记录Action的执行时间,分析性能瓶颈。 4. 权限验证:检查用户是否有执行某个操作的权限。 5. 数据校验:验证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合法。 通过自定义拦截器,开发者可以灵活地扩展Struts2的功能,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控制和定制化的需求。拦截器的设计使得业务逻辑和框架功能之间保持松耦合,提升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