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基频计设计:B/S架构下的EDA/PLD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实现

需积分: 31 60 下载量 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7.99MB PDF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EDA/PLD领域中,基于FPGA的等精度频率计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在软件工程背景下如何选择和应用分布式系统架构。重点围绕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解析。 首先,文章提到了客户服务系统的分布式模式选择问题。由于系统需支持200个并发用户,且要求高可用性和快速响应,因此选择了“胖服务器”(B/S)模式,即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在这种架构中,浏览器端负责用户界面和交互,而服务器端承担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服务提供,如数据库管理、安全控制和打印服务。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核心在于网络中的客户机和服务器角色分工明确。客户机作为终端用户接口,执行轻量级任务,如用户界面操作,而服务器则是高性能计算中心,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数据管理。这种架构允许将负载分散,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文章还涉及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软件工程的定义(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目标(如提高软件质量、可维护性、适应性)、过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以及软件工程的原则(如分阶段开发、模块化设计、复用性等)。UML(统一建模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用于可视化和沟通软件系统的各个层面。 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上,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增量模型,以及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如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和敏捷软件开发技术。这些方法论提供了软件开发的不同策略,适用于不同的项目需求和环境。 章节中详细讲解了用例建模和分析模型的构建,包括需求获取、用例识别和描述、对象和类的UML表示、类间关系的定义(如关联、依赖和泛化),这些都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系统功能正确性和易维护性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实际的软件工程案例,深入解析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在EDA/PLD中FPGA频率计设计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运用软件工程原则和技术手段来构建高效、可靠的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