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信号的自适应Lempel-Ziv复杂度情感识别研究

20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2 收藏 659KB PDF 举报
"情感识别中脑电信号Lempel-Ziv复杂度的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情感识别领域中,如何利用脑电信号的Lempel-Ziv复杂度进行非线性分析,以提高情感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Lempel-Ziv复杂度是一种衡量序列复杂性的非线性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生理信号如脑电信号的分析。在传统的Lempel-Ziv复杂度算法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Lempel-Ziv复杂度算法,旨在更有效地提取脑电信号中的情感特征。 首先,脑电信号的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文中提到通过小波包变换来保留脑电信号的低频成分,这是因为情感活动往往与大脑的低频活动有关。小波包变换可以提供多尺度的频率分析,有助于分离出与情感变化相关的信号。 接着,非线性滤波器被用来去除脑电信号中的奇异值,这些异常值可能会干扰后续的分析。非线性滤波器比传统的线性滤波器更能适应脑电信号的复杂动态特性,能更好地保留信号的本质信息。 然后,作者提出了自适应Lempel-Ziv复杂度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信号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其参数,从而更加准确地度量脑电信号的复杂度。这种自适应性使得算法能够适应不同情感状态下脑电信号的动态变化,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新算法可以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出更多的有效模式,而且能够精确检测到脑电信号的振荡情况,这对于揭示不同情感状态下的非线性特性至关重要。这些特性可能与大脑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神经活动模式有关。 这篇研究强调了脑电信号在情感识别中的作用,尤其是通过非线性分析工具如Lempel-Ziv复杂度来揭示大脑情感状态的潜力。这种方法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情感脑-机接口(BBI)系统,实现人机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未来有可能构建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交互系统,更好地理解并响应人类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