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编写的EEMD程序:经验模态分解与扩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9 收藏 2KB TXT 举报
"台湾人编写的实用的经验模态分解程序,基于MATLAB实现,适用于数据的非线性、非平稳分析。程序经过多次测试,稳定可靠。"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是一种用于信号处理的技术,由Huang等人于1998年提出,主要用于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它能将复杂信号分解为一系列内在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和残余趋势,每个IMF对应信号中的一种特定频率成分或动态特性。 在提供的MATLAB代码中,`eemd`函数执行经验模态分解或扩展经验模态分解(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EEMD是EMD的一个改进版本,通过引入随机噪声来消除EMD中的虚假模态和边界效应,提高分解的稳定性。 函数输入参数: - `Y`: 输入数据向量,需要进行EMD或EEMD处理的信号。 - `Nstd`: 添加到原始数据的白噪声标准差与原始数据标准差的比例。当`Nstd=0`且`NE=1`时,程序退化为EMD。 - `NE`: 集合大小,用于EEMD,表示进行多次分解的次数,以平均噪声影响。 函数输出: - `allmode`: 返回一个矩阵,其中第1列是原始数据,第2至m+1列分别是从高到低频率的IMFs,最后一列是残余趋势。 代码执行流程: 1. 计算输入数据`Y`的标准差,用于归一化处理。 2. 确定IMF的最大数量,基于数据点的数量。 3. 初始化一个矩阵用于存储所有模式。 4. 当`Nstd=0`且`NE=1`时,执行基本的EMD;否则,执行EEMD,即对原始数据添加随机噪声并进行多次分解。 5. 对于每次EEMD迭代,对每个数据点加随机噪声,然后执行EMD步骤,将结果保存在`allmode`矩阵中。 6. EMD步骤中,通过迭代找到满足IMF条件的局部极大值和极小值,构造希尔伯特包络线,提取IMF。 7. 最后,所有IMF和残余被组合在一起形成输出矩阵。 该代码作者为Zhaohua Wu,如有问题,可以通过邮件`zhwu@cola.iges.org`联系他。 参考文献可以在代码的"Reference"部分找到,而关于代码使用的问题可以查阅"Q&A"部分。 这个MATLAB程序提供了一个强大且实用的工具,适用于科研和工程中各种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通过对信号进行EMD或EEMD,用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