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半湿润流域水文模型对比研究

1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445KB PDF 举报
"半干旱半湿润流域水文模型应用与比较 - 黄鹏年,李致家,姚成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不同水文模型的应用效果和比较。作者黄鹏年、李致家和姚成通过对四个典型流域——大阁、戴营、阜平和东湾——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六种不同的水文模型在这些区域的适用性。 首先,研究发现,在超渗产流流域如大阁,没有一种单一的水文模型能够完全准确地模拟降雨径流关系。这表明在这样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现有的水文模型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复杂的水分转化过程,尤其是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 其次,在混合产流流域如戴营和阜平,混合产流模型和蓄满产流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当。这表明在这些流域,两种模型都能够捕捉到部分关键的水文过程,但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有所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半湿润流域东湾,蓄满产流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而混合产流模型的精度则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半湿润环境下的降雨更易形成地表径流,蓄满产流模型对于这种现象的描述更为贴切。 此外,TOPMODEL和SAC模型在这四个流域的应用中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TOPMODEL通常基于饱和导水率的垂直分层理论,可能在处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复杂水文条件时遇到挑战;而SAC模型(SACramento Soil Moisture Accounting Model)是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模型,可能在处理不同产流机制时存在局限。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选择适合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文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模拟和预测此类流域的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也提示了未来水文模型发展的方向,即需要开发或改进能适应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的模型,以提高水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