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详细答案解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1.38MB DOC 举报
"这是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的答案,包含了详细的问题解答,更新至2007年6月19日,并在更新部分使用蓝色标注。"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详细阐述了其历史演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网络系统。这一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批量处理信息,系统响应时间取决于主机的负荷,如果负荷过大,会导致响应延迟。此外,由于系统依赖单一主机,一旦主机故障,整个网络将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网络。为了解决第一阶段的不足,人们开始探索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分组交换技术借鉴了电信领域的电路交换思想,但更适应于数据通信。分组交换采用了存储转发机制,允许数据在网络中分段传输,提高了线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分组交换技术中,通信双方不再需要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持续占用固定信道,而是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携带目标地址,通过网络独立路由,到达目的地后再重组。这种方式允许网络在传输数据间歇时处理其他任务,显著提高了通信效率。此外,即使某个节点或链路出现故障,仅影响部分分组的传输,不会完全中断通信,提高了网络的健壮性。 第三阶段:随着技术进步,网络进一步发展,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局域网提供了高速、低成本的本地连接,而广域网则实现了远距离的互联。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序幕。 第四阶段: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网络变得更为智能化和多元化,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答案涵盖了这些关键概念,并通过习题和解答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和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各种问题。
2024-12-26 上传
智慧工地,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模式,以“智慧工地云平台”为核心,整合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关键要素,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协同共享,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精益化的工程管理方案,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这一解决方案依托云网一体化产品及物联网资源,通过集成公司业务优势,面向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自主研发并整合加载了多种工地行业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全面连接了施工现场的人员、机械、车辆和物料,实现了数据的智能采集、定位、监测、控制、分析及管理,还打造了物联网终端、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全方位的安全能力,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可靠、可用、可控和保密。 在整体解决方案中,智慧工地提供了政府监管级、建筑企业级和施工现场级三类解决方案。政府监管级解决方案以一体化监管平台为核心,通过GIS地图展示辖区内工程项目、人员、设备信息,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和参建各方行为的实时监控和事前预防。建筑企业级解决方案则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提供项目管理、进度管控、劳务实名制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益化。施工现场级解决方案则以可视化平台为基础,集成多个业务应用子系统,借助物联网应用终端,实现了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测自动化和决策可视化。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工地的应用系统还围绕着工地“人、机、材、环”四个重要因素,提供了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配置同步用户的组织结构、智能权限,结合各类子系统应用,实现了信息的有效触达、问题的及时跟进和工地的有序管理。此外,智慧工地还结合了虚拟现实(VR)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进技术,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培训和管理工具。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还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总的来说,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正在逐步改变建筑施工行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引领着建筑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