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暴雨分析:动力场耦合与水汽源解析
需积分: 12 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34KB PDF 举报
"本文详细分析了2002年6月14-15日中国某地区发生的大范围暴雨事件,通过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云迹风资料的同化模拟。研究发现,这次暴雨的发生得益于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这种动力场的耦合作用为暴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此外,暴雨过程中的丰富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在数值模拟方面,对比了不同次数云迹风资料同化的结果,发现两次同化的模拟比一次同化更能优化风场、温度场和高度场,进而使物理量场和降水预测更接近实际状况。该研究对于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理解极端天气事件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2002年6月的一次重大暴雨事件,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气象分析方法。首先,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对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手段,可以获取全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和高分辨率数据,有助于理解极端天气事件的背景和演变。分析揭示了暴雨发生的动力机制: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将能量传递至低层,同时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形成有利的动力环境,推动了暴雨的发展。
此外,论文还指出,这次暴雨的水汽供应主要来自印度洋,这涉及到大气水分输送的复杂过程,印度洋作为全球水汽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水汽输送对东亚地区天气系统有着显著影响。在数值模拟部分,研究人员应用了中尺度模式MM5(Mesoscale Model 5),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气象模型,能够处理小到几百公里的天气现象。通过云迹风资料的同化,即把观测到的风场信息融入到模型中,改善了预报的精度。结果显示,两次云迹风资料的同化比一次同化能更有效地修正模型中的风场、温度场和高度场,从而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性。
这一研究的成果对于改进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模型,以及提升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对过去暴雨事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此类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云迹风资料的同化技术的验证,也为气象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参考。
2022-04-16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21-05-11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5-14 上传
2021-05-16 上传
2021-06-16 上传
2021-05-14 上传
2021-04-23 上传
weixin_38623442
- 粉丝: 4
- 资源: 956
最新资源
- SSM Java项目:StudentInfo 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分析
- pyedgar:Python库简化EDGAR数据交互与文档下载
- Node.js环境下wfdb文件解码与实时数据处理
- phpcms v2.2企业级网站管理系统发布
- 美团饿了么优惠券推广工具-uniapp源码
-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会议室实时占用率测量系统
- DenseNet-201预训练模型:图像分类的深度学习工具箱
- Java实现和弦移调工具:Transposer-java
- phpMyFAQ 2.5.1 Beta多国语言版:技术项目源码共享平台
- Python自动化源码实现便捷自动下单功能
- Android天气预报应用:查看多城市详细天气信息
- PHPTML类:简化HTML页面创建的PHP开源工具
- Biovec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预测、结构和可视化
- EfficientNet-b0深度学习工具箱模型在MATLAB中的应用
- 2024年河北省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开发样题解析
- 笔记本USB加湿器:便携式设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