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133KB PDF 举报
"该文档是关于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审规则,主要分为高教主赛道创意组和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的评审要点。"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评审规则旨在评估项目的创新性、团队情况、商业性和社会效益。对于创意组项目,评审的重点在于: 1. 创新性(40分):这是评价项目的核心,鼓励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不支持简单的模仿。项目需在商业模式、产品服务、管理运营等多个层面展示独特性和创新思维,并能与高校科技成果相结合,产生专利、创新奖励等实质性成果。 2. 团队情况(30分):评审将考虑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创新能力、价值观和团队协作能力。合理的公司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和人员配置也是评价标准,同时,团队应有明确的外部资源如创业顾问、潜在投资人的使用计划。 3. 商业性(20分):项目需要具备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合理的盈利能力预测。深入的市场和技术调研,明确的市场前景和对相关产业的潜在影响,以及合理的融资需求和资金使用规划都是评估项目商业性的重要因素。 4. 社会效益(10分):项目应具备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预期的社会就业带动能力也是评审考虑的一部分。 对于初创组、成长组和师生共创组,评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同样重视商业性和团队情况: 1. 商业性(40分):评审将关注商业模式的完整性和市场接受度,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市场份额、客户情况等实际经营指标。此外,项目未来的成长性和资金管理也将被严格审查。 2. 团队情况(30分):团队成员的投入程度、教育和工作经验、协作能力及股权结构合理性是关键。师生共创组需特别注意师生之间的协作、利益分配和关系稳定性。 3. 创新性(保持不变,仍为40分):同样要求项目具有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有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整体来看,大赛评审规则不仅关注创新和商业潜力,也强调团队的综合能力和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旨在选拔出真正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