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基础:聚类与分类流程解析
需积分: 16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2.11MB PPT 举报
"基本思路-模式识别导论"
模式识别是一种自动技术,它涉及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相应的模式类别中,常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领域。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初始值**:在开始时,需要设定一些聚类中心和指标。这些初始设置可以是人为设定的,也可以在后续迭代中调整。通过这些聚类中心,模式样本被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
2. **按最近邻规则分类**:在确定了聚类中心后,利用最近邻规则将模式样本归类。这意味着每个样本会根据其与哪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最近而被分到该类别。
3. **聚类后的处理**:计算每个类别内部的距离函数和其他指标,以评估当前的聚类效果。如果不符合预期,可能会对类别进行分裂或合并,以优化聚类中心的位置和数量。
4. **判断结果并调整**:持续检查聚类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如果达到预期,过程结束;否则,返回第二步,继续调整聚类中心和分类。
模式识别的狭义定义专注于模式的定量或结构描述,将其分为共同特征的类别。而广义定义则更广泛,认为模式是可供仿效的实例,包括了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部分。
模式识别系统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信息输入与数据获取**:获取原始数据,如数字化图像,以便计算机进行分析。
2. **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以及不必要的图像部分,使主要特征更加突出。
3. **特征提取**:从预处理的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为后续的分类做准备。
4. **分类器设计**:建立模型或算法,根据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
5. **分类决策**:根据模型或算法的结果,做出模式归属的决定。
模式识别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医学诊断(如细胞图像分析)、文本分类、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神经网络、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等新型计算平台的研究,模式识别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模式识别的研究目标是提升计算机的感知能力,使得计算机不仅能处理信息,还能处理知识,模仿人类的一些智能行为,比如学习、推理和问题解答,从而扩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147 浏览量
2010-06-18 上传
2022-02-10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魔屋
- 粉丝: 26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Angular实现MarcHayek简历展示应用教程
- Crossbow Spot最新更新 - 获取Chrome扩展新闻
- 量子管道网络优化与Python实现
- Debian系统中APT缓存维护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实践
- Python模块AccessControl的Windows64位安装文件介绍
- 掌握最新*** Fisher资讯,使用Google Chrome扩展
- Ember应用程序开发流程与环境配置指南
- EZPCOpenSDK_v5.1.2_build***版本更新详情
- Postcode-Finder:利用JavaScript和Google Geocode API实现
- AWS商业交易监控器:航线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制定
- AccessControl-4.0b6压缩包详细使用教程
- Python编程实践与技巧汇总
- 使用Sikuli和Python打造颜色求解器项目
- .Net基础视频教程:掌握GDI绘图技术
- 深入理解数据结构与JavaScript实践项目
- 双子座在线裁判系统:提高编程竞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