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学习指南:安装、SQL与PL/SQL基础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4 5 下载量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4 收藏 95KB DOC 举报
Oracle学习资料涵盖了Oracle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深入理解。Oracle是由Larry Ellison创立的公司,以其功能强大且广泛应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闻名。该资料着重于Oracle 10g版本,介绍了关键的系统用户及其权限,如scott用户(密码:tiger)用于日常操作,system用户(密码:manager)作为普通管理员,以及sys用户(密码:change_on_install)作为超级管理员。 在使用Oracle时,首先要掌握的是环境配置,包括通过命令行工具SQLPlus进行交互。SQLPlus允许用户以命令行模式或窗口模式启动,并通过设置`setlinesize`和`setpagesize`调整显示格式。为了方便编辑和管理SQL语句,可以利用记事本工具(例如`edite:\a.sqle:\a.sql`),并使用`@e:\a.sql`来执行存储的脚本。 对于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资料详细讲解了其四个主要类别:DML(数据操作语言)用于处理数据增删改查;DDL(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DCL(数据控制语言)负责管理用户权限;以及Distinct关键字,用于去除查询结果中的重复行。使用`||`操作符可以实现字符串连接,例如在查询结果中组合学号和姓名。 在编写SQL查询时,学会使用where子句进行条件筛选至关重要。它可以指定查询条件,如空值检查(is null 或 is not null)、逻辑运算符AND(要求满足所有条件)和OR(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以及NOT操作符用于条件反转。例如,一个基本的查询可能如下所示: ```sql SELECT DISTINCT column1, column2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ndition1 IS NOT NULL OR condition2 = 'some_value'; ``` 此外,还涉及到基础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在编写复杂查询时,这些知识点将构成坚实的基础。 这份Oracle学习资料覆盖了从安装、配置到日常SQL操作和高级查询技巧的各个方面,对于希望深入学习Oracle数据库的读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18 浏览量
第一章 PL/SQL 程序设计简介 4 §1.2 SQL与PL/SQL 4 §1.2.1 什么是PL/SQL? 4 §1.2.1 PL/SQL的好处 4 §1.2.2 PL/SQL 可用的SQL语句 5 §1.3 运行PL/SQL程序 5 第二章 PL/SQL块结构和组成元素 6 §2.1 PL/SQL块 6 §2.2 PL/SQL结构 6 §2.3 标识符 6 §2.4 PL/SQL 变量类型 7 §2.4.1 变量类型 7 §2.4.2 复合类型 9 §2.4.3 使用%ROWTYPE 11 §2.4.4 LOB类型* 11 §2.4.5 Bind 变量 11 §2.4.6 INDEX BY TABLES 12 §2.4.7 数据类型的转换* 13 §2.5 运算符和表达式(数据定义) 13 §2.5.1 关系运算符 13 §2.5.2 一般运算符 13 §2.5.3 逻辑运算符 13 §2.6 变量赋值 13 §2.6.1 字符及数字运算特点 13 §2.6.2 BOOLEAN 赋值 13 §2.6.3 数据库赋值 13 §2.6.4 可转换的类型赋值 13 §2.7 变量作用范围及可见性 13 §2.8 注释 13 §2.9 简单例子 13 §2.9.1 简单数据插入例子 13 §2.9.2 简单数据删除例子 13 第三章 PL/SQL流程控制语句 13 §3.1 条件语句 13 §3.2 CASE 表达式 13 §3.3 循环 13 §3.3 标号和GOTO 13 §3.4 NULL 语句 13 第四章 游标的使用 13 §4.1 游标概念 13 §4.1.1 处理显式游标 13 §4.1.2 处理隐式游标 13 §4.1.3 游标修改和删除操作 13 第五章 异常错误处理 13 §5.1 异常处理概念 13 §5.1.1 预定义的异常处理 13 §5.1.2 非预定义的异常处理 13 §5.1.3 用户自定义的异常处理 13 §5.1.4 用户定义的异常处理 13 §5.2 异常错误传播 13 §5.2.1 在执行部分引发异常错误 13 §5.2.2 在声明部分引发异常错误 13 §5.3 异常错误处理编程 13 §5.4 在 PL/SQL 中使用 SQLCODE, SQLERRM 13 第六章 存储函数和过程 13 §6.1 引言 13 §6.2 创建函数 13 §6.3 存储过程 13 §6.3.1 创建过程 13 §6.3.2 调用存储过程 13 §6.3.3 开发存储过程步骤 13 §6.3.4 与过程相关数据字典 13 第七章 包的创建和应用 13 §7.1 引言 13 §7.2 包的定义 13 §7.3 包的开发步骤 13 §7.4 包定义的说明 13 §7.5 子程序重载 13 §7.6 删除过程、函数和包 13 §7.7 包的管理 13 第八章 触发器 13 §8.1 触发器类型 13 §8.1.1 DML触发器 13 §8.1.2 替代触发器 13 §8.1.3 系统触发器 13 §8.2 创建触发器 13 §8.2.1 触发器触发次序 13 §8.2.2 创建DML触发器 13 §8.2.3 创建替代(Instead_of)触发器 13 §8.2.3 创建系统事件触发器 13 §8.2.4 系统触发器事件属性 13 §8.2.5 使用触发器谓词 13 §8.2.6 重新编译触发器 13 §8.3 删除和使能触发器 13 §8.4 触发器和数据字典 13 §8.5 数据库触发器的应用举例 13
525 浏览量
目录如下: 1 Oracle 结构组件 目标 1-2 基本结构概述 1-3 Oracle 服务器 1-4 Oracle 实例 1-5 建立连接和创建会话 1-6 Oracle 数据库 1-7 物理结构 1-8 内存结构 1-9 系统全局区(SGA) 1-10 共享池 1-12 库缓存 1-13 数据字典缓冲区 1-14 数据库缓冲区 1-15 重做日志缓冲区 1-18 大储存池 1-19 JAVA 池 1-20 程序全局区(PGA) 1-21 进程结构 1-22 用户进程 1-23 服务进程 1-24 后台进程 1-25 数据库写进程(DBWn) 1-26 日志写进程(LGWR) 1-27 系统监控器(SMON) 1-28 进程监控器(PMON) 1-29 检查点进程(CKPT) 1-30 归档进程(ARCn) 1-31 逻辑结构 1-32 执行一个 SQL 语句 1-33 小结 1-34 2 Oracle 服务器入门 目标 2-2 数据库管理工具 2-3 Oracle 通用安装程序 2-4 交互式安装 2-5 使用反应文件的非交互式安装 2-6 Oracle 数据库配置助手 2-8 最优灵活体系结构(OFA) 2-9 Oracle 软件和文件位置 2-10 数据库管理员用户 2-11 ii 数据管理员的验证方式 2-12 使用密码文件验证 2-13 SQL*PLUS 2-14 Oracle 企业管理器 2-15 Oracle 企业管理器结构:基于 JAVA 的控制台和应用程序 2-16 Oracle 企业管理器结构:管理节点 2-17 Oracle 企业管理器控制台 2-18 DBA 工具 2-19 小结 2-20 3 管理 Oracle 实例 目标 3-2 初始化参数文件 3-3 PFILE initSID.ora 3-5 PFILE 例子 3-6 SPFILE spfileSID.ora 3-7 创建一个 SPFILE 3-8 SPFILE 例子 3-9 Oracle 管理文件 3-10 Oracle 管理文件例子 3-11 打开一个数据库 3-12 STARTUP 命令 3-15 ALTER DATABASE 命令 3-16 以受限模式打开数据库 3-17 以只读模式打开数据库 3-18 关闭数据库 3-19 关闭选项 3-20 用检测诊断文件管理一个实例 3-22 警报日志文件 3-23 后台跟踪文件 3-24 用户跟踪文件 3-25 允许和禁止用户跟踪 3-26 小结 3-26 4 创建数据库 目标 4-2 管理和组织一个数据库 4-3 创建的前提条件 4-4 规划数据文件的位置 4-5 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4-6 操作系统环境 4-7 使用数据库配置助手 4-8 创建数据库 4-9 数据库信息 4-10 iii 典型或用户自定义安装 4-11 其它参数 4-12 完成数据库创建 4-13 手动创建数据库 4-14 准备参数文件 4-15 创建 SPFILE 4-15 启动实例 4-16 创建数据库 4-17 使用 OMF 创建数据库 4-19 差错检测 4-20 数据库创建以后 4-21 小结 4-22 5 数据字典内容和使用 目标 5-2 数据字典 5-3 数据字典内容 5-5 如何使用数据字典 5-6 数据字典视图种类 5-7 动态性能表 5-8 查询数据字典和动态性能视图 5-9 数据字典例子 5-10 小结 5-10 6 维护控制文件 目标 6-2 控制文件 6-3 控制文件的内容 6-4 使用 SPFILE 多重控制文件 6-5 使用 init.ora 多重控制文件 6-6 用 OMF 管理控制文件 6-7 获得控制文件的信息 6-8 小结 6-9 7 维护重做日志文件 目标 7-2 使用重做日志文件 7-3 重做日志文件的结构 7-4 重做日志是如何工作的 7-5 强制日志切换和检查点 7-6 增加联机重做日志组 7-7 增加联机重做日志成员 7-8 删除联机重做日志组 7-9 删除联机重做日志成员 7-10 iv 清除、重定位或重命名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7-11 联机重做日志的配置 7-12 用 OMF 管理联机重做日志 7-13 获取组和成员的信息 7-14 归档重做日志文件 7-16 小结 7-18 8 管理表空间和数据文件 目标 8-2 概述 8-3 数据库的储存层次 8-5 SYSTEM 和非 SYSTEM 表空间 8-7 创建表空间 8-8 表空间的空间管理 8-9 本地管理表空间 8-10 字典管理表空间 8-11 改变存储设置 8-12 回滚表空间 8-13 临时表空间 8-14 缺省临时表空间 8-15 缺省临时表空间的限制 8-16 脱机状态 8-17 只读表空间 8-19 删除表空间 8-20 改变表空间的大小 8-21 允许数据文件的自动增长 8-22 手工改变数据文件的大小 8-23 给表空间添加数据文件 8-24 移动数据文件:ALTER TABLESPACE 8-25 为表空间的创建设置 ORACLE 管理文件(OMF) 8-27 使用 OMF 创建表空间 8-28 获得表空间的信息 8-29 小结 8-29 9 储存结构与关系 目标 9-2 概述 9-3 段的类型 9-4 储存子句的优先次序 9-7 片的分配和重新分配 9-8 使用和释放片 9-9 数据块 9-10 数据块的内容 9-11 块空间的利用的参数 9-12 v 自动段空间管理 9-14 设置自动段空间管理 9-16 手动数块管理 9-17 块空间的用法 9-18 数据字典视图 9-19 获取储存信息 9-20 小结 9-21 10 管理回滚段 目标 10-2 回滚段管理概述 10-3 回滚段 10-4 回滚段:用途 10-5 读一致性 10-6 回滚段的类型 10-7 自动回滚管理:概念 10-8 自动回滚管理:设置 10-9 自动回滚管理:初始化参数 10-10 自动回滚管理:UNDO 表空间 10-11 自动回滚管理:改变和 UNDO 表空间 10-12 自动回滚管理:转换 UNDO 表空间 10-13 自动回滚管理:删除一个 UNDO 表空间 10-14 自动回滚管理:其它参数 10-15 回滚数据的状态 10-16 自动回滚管理:调整 UNDO 表空间大小 10-17 自动回滚管理回滚配额 10-18 获取回滚段信息 10-19 小结 10-20 11 管理表 目标 11-2 储存用户数据 11-3 Oracle 数据类型 11-5 ROWID 格式 11-8 行的结构 11-10 创建一张表 11-11 创建临时表 11-13 创建表:指南 11-14 修改储存参数 11-15 手工分配片 11-16 重构非分区表 11-17 截断一张表 11-18 删除一张表 11-19 删除一列 11-20 vi 使用 UNUSED 选项 11-21 获取表的信息 11-23 小结 11-25 12 管理索引 目标 12-2 索引的分类 12-3 B 树索引 12-4 位图索引 12-6 B 树索引和位图索引的比较 12-7 创建普通 B 树索引 12-8 创建索引:指导 12-10 创建位图索引 12-11 修改索引的储存参数 12-12 分配和回收索引空间 12-13 重构索引 12-14 联机重构索引 12-16 合并索引 12-17 检查索引的有效性 12-18 删除索引 12-19 确认不使用的索引 12-20 获取索引信息 12-21 小结 12-21 13 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目标 13-2 数据的完整性 13-3 约束的类型 13-4 约束的状态 13-5 约束的检测 13-7 定义即时约束或延迟约束 13-8 强制主键和唯一键 13-9 外部关键字的考虑 13-10 在建表时定义完整性约束 13-11 定义约束的指导原则 13-13 允许约束 13-14 使用 EXCEPTIONS 表 13-16 获取约束信息 13-18 小结 13-20 14 管理密码安全和资源 目标 14-2 配置文件 14-3 密码管理 14-4 vii 允许密码管理 14-5 帐号密码锁定 14-6 密码寿命和过期 14-7 密码历史 14-8 密码验证 14-9 用户自定义密码函数 14-10 密码验证函数 VERIFY_FUNCTION 14-11 创建配置文件:密码设置 14-12 修改配置文件:密码设置 14-14 删除配置文件:密码设置 14-15 资源管理 14-16 允许资源限制 14-17 在会话级别设置资源限制 14-18 在调用级别设置资源限制 14-19 创建配置文件:资源限制 14-20 使用数据库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的使用 14-22 资源计划指示 14-24 获取密码和资源限制的信息 14-25 小结 14-26 15 管理用户 目标 15-2 用户和安全 15-3 数据库方案 15-4 检查创建用户 15-5 创建新用户:数据库验证 15-6 创建新用户:操作系统验证 15-8 改变用户的表空间限额 15-9 删除用户 15-10 获取用户的信息 15-11 小结 15-12 16 管理权限 目标 16-2 管理权限 16-3 系统权限 16-4 系统权限:例子 16-5 授予系统权限 16-6 SYSDBA 和 SYSOPER 权限 16-7 系统权限限制 16-8 回收系统权限 16-9 使用 WITH ADMIN OPTION 选项时回收系统权限 16-10 对象权限 16-11 授予对象权限 16-12 viii 回收对象权限 16-13 使用 WITH GRANT OPTION 选项时回收对象权限 16-14 获取权限信息 16-15 审计 16-16 审计指南 16-17 审计种类 16-19 数据库审计 16-20 审计选项 16-21 查看审计选项 16-23 获取审计记录 16-24 小结 16-25 17 管理角色 目标 17-2 角色 17-3 角色的优点 17-4 创建角色 17-5 预定义的角色 17-6 修改角色 17-7 分配角色 17-8 建立默认角色 17-9 应用程序角色 17-10 允许和禁止角色 17-11 撤销用户角色 17-13 删除角色 17-14 创建角色指南 17-15 使用密码和默认角色指导原则 17-16 显示角色信息 17-17 小结 17-18 18 使用全球支持 目标 18-2 全球支持特性 18-3 不同类型的方案编码 18-4 数据库的字符集和国家字符集 18-6 选择 Oracle 数据库字符集的指导原则 18-7 选择 Oracle 数据库国家字符集的指导原则 18-8 为双字节字符数据库选择一种统一代码方案 18-9 为双字节字符数据类型选择一种统一代码方案 18-10 指定语言相关行为 18-11 为服务器指定语言相关行为 18-12 语言和地区相关的缺省值 18-13 为会话指定语言相关的行为 18-14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中的字符集 18-15 ix 为会话指定语言相关的行为 18-16 语言排序 18-17 NLS 排序 18-18 在 SQL 函数中使用 NLS 参数 18-20 语言索引支持 18-23 使用 NLS 导入和装载数据 18-24 获取字符集相关的信息 18-25 获取 NLS 相关的设置信息 18-26 全球支持实用工具 18-30 小结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