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FinFET器件的单粒子效应研究与加固技术

4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392KB PDF 举报
"本文详细研究了纳米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单粒子效应,通过ISE TCAD工具建立了一个3D仿真模型,涵盖了迁移率、量子效应、载流子重组和辐射效应等关键因素。分析了工艺掺杂浓度、栅压、粒子能量、寄生电容和技术节点对单粒子瞬态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潜在的工艺加固技术。" 在微电子领域,FinFET器件因其高速、高集成度、低功耗、多功能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已经逐渐成为CMOS技术的有力替代者。然而,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减小,纳米FinFET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其中单粒子效应(Single Event Effect, SEE)是其中之一。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高能粒子撞击微电子设备时,可能导致设备性能的暂时或永久性下降。 本研究利用ISE TCAD软件,建立了一个详细的3D仿真模型,用于研究纳米FinFET中的SEE。模型考虑了多种物理效应,包括不同材料和环境条件下的载流子迁移率变化、量子隧穿效应(影响器件开关特性)、载流子在器件内的重组过程以及辐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实际运行环境中都会显著影响FinFET的稳定性。 通过对不同参数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工艺掺杂浓度、栅压、粒子能量、寄生电容和工艺节点选择会显著影响单粒子瞬态电流。例如,更高的掺杂浓度可能会增加瞬态电流,而更高的栅压则可能增强粒子与器件的相互作用。此外,粒子的能量越大,对器件的破坏可能越严重,而寄生电容的变化则影响了电流的分布和流动。 根据这些发现,研究者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工艺加固策略。降低源极的掺杂浓度可以减少粒子与源极的交互,从而减轻SEE的影响;增加漏极和衬底的掺杂浓度可以提高器件的抗辐射能力;限制粒子能量可以防止过度损伤;降低栅压有助于减弱瞬态电流的幅度;优化寄生电容设计可以改善电流响应,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纳米FinFET中单粒子效应的理解,也为未来设计更可靠的微电子设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加固技术。对于航空、航天、军事等对设备可靠性和耐受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这些研究结果尤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