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理论:单线程与多线程的区别及操作系统调度详解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1.82MB PPT 举报
在操作系统第二章中,主要探讨了单线程和多线程程式的概念及其在进程管理中的应用。进程被视为计算机程序在其执行期间的状态,由程序代码和它操作的数据构成。进程活动的典型示例是一个持续60秒的程序,分为两学时,每学时A和B交替执行CPU,每个阶段分别占用1秒,然后等待IO操作1秒,如此循环。 进程间通信(IPC)是关键概念,包括同步和互斥两个方面。同步关注的是时间上的协作和协调,如时间先后顺序,确保多个进程按预期执行;互斥则涉及资源的排他性,避免多个进程同时访问导致的竞争和冲突,例如著名的"忙等模型"和"睡眠唤醒模型"。荷兰计算机科学家通过这些理论解决了诸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和读者写者问题等经典的多进程同步问题。 多道程序设计允许并发执行多个进程,共享资源时需面对饥饿(一个进程永远得不到所需的资源)和死锁(多个进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都无法继续)等挑战。为了管理这些共享资源,引入了信号量(计数同步信号量和互斥信号量),它们通常紧邻临界区,用来控制对资源的访问。 操作系统内部分层的调度策略对于实现高效和安全的进程管理至关重要。高级调度,也称为宏观调度,负责决定哪些程序进入系统;中级调度(内存调度)负责程序在内存中的位置和状态管理;而低级调度(CPU调度)则关注CPU资源在就绪进程间的分配。平均响应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和周转时间等性能指标反映了调度策略的效果。 操作系统通过调度机制平衡多个目标,如最小化响应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以及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复杂系统的协调性使得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任务的抢占与非抢占调度策略,结合不同类型的调度时间考虑(如到达时间、运行时间和完成时间),以达到最优的系统性能。 总结来说,本章内容涵盖了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间通信、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共享资源管理、调度策略以及它们在操作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这些都是理解操作系统核心原理和设计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