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8449-2018: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解析

需积分: 49 18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904KB PDF 举报
"该文档涉及的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相关标准,主要涵盖2.5的安全环境威胁评估、2.6的前次测评情况以及3.1的测评指标和不适用指标,具体到GB/T28449—2018这一国家标准的更新替换和测评过程指南。" 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中,"测评指标-com-e 3.0 specification" 关注的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2.5章节中,安全环境威胁评估是关键步骤,它要求详细描述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安全相关因素,并列举出可能的威胁,以便于识别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威胁可能包括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等多种类型。 2.6章节提到前次测评情况的简要回顾,这是为了分析过去的安全问题,了解已经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其效果,以便在后续的测评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3.1章节详细阐述了测评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特殊指标。基本指标根据信息系统的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参照《基本要求》中的相应级别安全要求制定,形成一个清晰的测评清单。这些安全层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十个方面,每个层面又细分为多个安全控制点,确保测评的全面性和深度。 3.1.1基本指标的制定旨在确保测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而3.1.2不适用指标则考虑了信息系统的特性和复杂性,对于那些不适用于系统的特定要求,需要提供不适用的原因,以避免过度或不切实际的测评。 GB/T28449—2018国家标准不仅定义了测评流程,还涵盖了风险管理和测评准备活动的详细步骤,如测评过程概述、风险规避、准备活动的工作流程、主要任务及输出文档等,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测评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框架。 这些内容反映了等级保护制度的核心——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持续评估和改进,确保其在面临各种威胁时能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强调了测评的规范性、风险意识和定制化,以适应不同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