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编解码深度解析:编码与学习模式详解

需积分: 24 10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9 收藏 410KB PDF 举报
红外编解码是电子设备间远程控制通信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在家电遥控器领域。本文将深入探讨红外编解码的两种主要编码格式——PWM(脉冲宽度调制)和PPM(脉冲位置调制),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1. 编码格式: - PWM编码:如NEC的RC-5/6协议,如UPD6121,通过调整载波的占空比来表示二进制"0"和"1"。例如,"0"通常对应短的载波发射时间和较长的不发射时间,如0.56ms发射和1.68ms不发射,而引导码则用于信号同步。不同品牌可能有各自的细节差异,如TOSHIBA的TC9012采用不同的参数。 - PPM编码:则是通过载波的发射位置变化来代表"0"和"1",每个位置的持续时间相同,比如常见的0.68ms。PPM的优点在于编码简洁,但编码长度可能因制造商而异。 2. 学习模式与硬件: - 学习红外信号通常依赖低成本的CPU,如MCS-51系列、microchip PIC16系列、Winbond W741系列和Holtek HT48系列。这些CPU因其价格优势和广泛应用在遥控器中,但它们的执行速度大约在1us级别,数据存储空间一般限制在256字节,这意味着它们在固定格式下最多能学习128位的编码,非固定格式则需要找到编码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基本单位。 3. 市场现状: - 实际应用中,由于空调等家电设备状态复杂,且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家可能会设计出差异巨大的编码格式,如美的和新科的遥控器分别采用120ms和500ms左右的PWM编码,这使得简单的“位”概念无法准确描述编码长度。 红外编解码的实现不仅涉及编码方法的选择和优化,还涉及到硬件性能的匹配,以及如何处理因设备差异带来的兼容性问题。理解并掌握这些细节对于设计和解析红外遥控器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设备之间的交互效率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