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电源与ATX电源对比:计算机电源发展历程

需积分: 45 12 下载量 1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5.6MB PDF 举报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源的分类,特别是针对PC(个人计算机)电源的不同类型。首先,是AT电源,它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流的电源形式,功率范围大约在150W至250W之间,提供4路输出(±5V、±12V),并通过PG信号与主板连接。其特点是采用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实现关机,不支持软件控制,逐渐被更先进的ATX电源取代。 ATX电源是Intel公司1997年引入的电源规格,它在外观和尺寸上保持了与AT电源的相似性,但在内部结构上进行了革新。ATX电源增加了正负3.3V和正5V StandBy电压,以及PS-ON信号,以适应处理器对低电压的需求。这种电源提供了150至220W的功率,输出线路变为20芯插座,使得电源能更好地与主板连接,同时支持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散热设计。 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的一个关键改进是软件控制功能,即通过PS-ON信号实现电源的开机和关闭,这对于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此外,还有Micro ATX电源,它是ATX电源的缩小版本,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应用场合,如小型机箱。 回顾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机械计算机到电子计算机,如John Napier的精巧装置、William Oughtred的计算尺,再到Charles Babbage的差分机和分析机,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科技积累与创新的体现。电源技术的进步是计算机硬件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了计算机性能,还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总结来说,电源的分类及其变迁是理解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演变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于电源技术从AT到ATX的升级,反映了科技进步如何推动硬件的标准化和优化。无论是早期的机械计算器还是现代的高效电源管理,都是科技不断迭代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