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帧格式详解:从物理层到数据链路层

需积分: 47 1 下载量 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3.84MB PPT 举报
"以太网帧格式-2.TCPIP" 以太网帧是数据链路层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它遵循IEEE 802.3标准。一个完整的以太网帧包含多个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共同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正确传输。以下是对以太网帧格式的详细解释: 1. **前导码**:由56位的10101010…101010位序列组成,用于接收设备同步其时钟,确保准确地开始数据接收。 2. **帧起始定界符(SFD)**:1字节,标志着帧的开始,通常为10101011,帮助接收设备识别帧的边界。 3. **目的地址(DA)**:6字节的MAC地址,标识帧的目标设备。每个网络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4. **源地址(SA)**:同样为6字节的MAC地址,标识发送帧的设备。 5. **类型/长度字段**:2字节,如果值大于0600H,则表示上层协议类型(如IP、ARP等),小于0600H则表示帧的总长度。 6. **数据**:46到1500字节,实际要传输的应用层数据。最小46字节是为了保证最短的有效载荷,如果不足,会在帧中填充0以达到最小长度。 7. **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用于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以太网帧的总长度在64到1518字节之间,其中最小有效载荷为46字节,最大有效载荷为1500字节,加上其他头部信息,总长度不超过1518字节。如果数据超过这个限制,就需要在传输层(如TCP或UDP)进行分片。 在TCP/IP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处理与物理介质相关的细节,如编码、解码和错误检测。而以太网帧就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工作成果,它封装了网络层的数据包,并添加了必要的控制信息以便在网络中传输。 网络接口层,即TCP/IP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物理层关注的是实际传输媒介,如双绞线、光纤等,以及它们的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例如,RJ-45接口用于连接以太网,而光纤接口则包括多种类型,如SC、LC等。物理层还涉及不同传输介质的特性,如双绞线的非屏蔽和屏蔽类型,以及光纤的多模和单模。 光传输系统由光源(如LED或激光二极管)、光纤和光检测器组成,光脉冲在光纤中通过全反射传播。光纤分为多模和单模,前者允许多种模式的光同时传播,适合短距离通信;后者仅允许单一模式,适合长距离传输,但具有更低的信号衰减和色散。 总结起来,以太网帧是网络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格式和TCP/IP模型的各层共同确保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同时,物理层的各种接口和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了基础支持,使得信息能够高效、安全地在不同网络设备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