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NT系统架构:需求、设计目标与关键技术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1.4MB PDF 举报
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第4版.pdf主要讲解了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内部设计和系统架构,该书在1989年的背景下探讨了系统的关键需求和设计目标。以下是章节2.1的主要知识点: 1. 32位虚拟内存操作系统:Windows NT旨在构建一个全新的32位操作系统,具备抢占式和可重入特性,这意味着它可以高效管理内存,支持多任务处理,且允许内核代码在任意时间被中断以执行其他任务。 2. 跨平台兼容性:设计目标之一是能在多种不同的硬件体系结构和平台上运行,包括对称多处理器系统(SMP),这意味着系统需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3. 分布式计算平台:Windows NT不仅要作为网络客户或服务器,还需支持分布式计算,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共享资源和处理能力。 4. 兼容旧版本应用程序:考虑到市场的现状,Windows NT需能运行当时的16位MS-DOS和Windows 3.1应用程序,确保新旧系统的平滑过渡。 5. 标准兼容性:Windows NT追求POSIX1003.1兼容性,这是当时工业界的标准,同时考虑了政府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6. 系统扩展性:设计团队强调了系统的扩展性,确保代码能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进行灵活的扩展和修改。 7. 可移植性:为了适应不同市场,Windows NT必须易于在不同的硬件架构间迁移,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部署复杂度。 8. 可靠性和健壮性:系统设计应具备自我保护机制,防止内部错误和外部恶意干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 兼容性与互操作性:Windows NT不仅要与老版本Windows和MS-DOS保持API接口的一致性,还要与其他操作系统,如UNIX、OS/2和NetWare,实现良好的兼容和互操作性,提升系统的广泛适用性。 通过这些目标和设计理念,Windows NT操作系统得以构建出一个强大的、可扩展的、兼容性强且高度可靠的系统,奠定了其在现代操作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后续章节将深入探讨系统架构的细节,包括内核组件、驱动程序模型、用户界面设计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