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极体话筒工作原理与结构解析

需积分: 9 22 下载量 10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88KB DOCX 举报
"本文详细介绍了咪头,特别是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咪头,也称为麦克风或传声器,是声音输入设备的核心部件,它能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与喇叭(声音输出设备)形成声音处理的两端。驻极体话筒是咪头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容效应。 驻极体话筒的内部包含一个高分子极化膜,该膜在制造时被注入永久电荷。在声波的作用下,膜片会随之振动,改变与背极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两者之间的电容。电容器的电荷量Q保持恒定,根据电容公式Q=C×V,当电容C变化时,电极间的电压V也会相应变化。这种变化的电压通过高阻抗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取出并放大,形成与声音强度对应的电信号。场效应管作为有源器件,需要直流偏置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话筒电路中通常会提供这样的偏置电压。 关键的声电转换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涂有纯金薄膜的薄塑料膜。膜片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形成一个微型电容器。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电容器的电容量改变,产生与声音同步的电压变化。由于电容的电荷量固定,电容量的变化会导致电压的相应变化。驻极体话筒的输出阻抗非常高,通常需要场效应管进行阻抗匹配,以便与音频放大器等后续电路兼容。 场效应管在话筒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噪声特性。在咪头内部,一般使用内置二极管保护的场效应管,二极管可以防止强信号对场效应管造成损害。话筒的输出线通常包括场效应管的源极、漏极和外壳连接的屏蔽线,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声波引起的电容变化来产生电信号,然后通过场效应管放大和转换这些信号,使其适应电子系统的需求。了解这一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和维护音频设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