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数据库系统:规则执行与事务调度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72KB PPT 举报
"规则执行过程-主动数据库" 主动数据库的概念源于对传统数据库的扩展,传统数据库在数据管理上是“被动”的,只能响应应用程序的请求进行数据操作,而无法主动响应事件或根据数据库状态采取行动。这限制了其在面对需要主动响应的场景中的应用。主动数据库系统(Active Database System)应运而生,它能够在没有用户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对系统内或外部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从而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 主动数据库的核心在于支持主动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当特定条件满足时应执行的操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动数据库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数据模型:不同于传统数据库中的层次、网状和关系模型,主动数据库引入了知识模型,用于描述、存储和管理事件-条件-动作(ECA)规则。知识模型不仅考虑实体之间的联系,还支持与时间相关的约束,使得规则的执行更加灵活。 2. 执行模型:这部分定义了ECA规则如何被处理和执行。主动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执行方式,如立即式、延迟式和隔离式,以克服传统数据库触发器的线性执行限制。执行过程通常包括五个阶段:信号通知、规则触发、条件评估、规则调度和执行。 3. 条件检测:这是检查规则触发条件的过程,确保只有在符合条件时才会执行规则。 4. 事务调度:在主动数据库中,事务调度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事务执行的顺序,以满足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其他约束。这涉及到冲突解决和级联触发的管理,确保规则执行的正确性和有序性。 主动规则执行的流程如下: - 信号通知阶段:事件源产生事件。 - 规则触发阶段:事件触发关联的规则,形成规则实例。 - 评估阶段:评估触发规则的条件,确定有效规则实例。 - 规则调度阶段:处理规则冲突,选择要执行的规则。 - 执行阶段:执行选定规则实例的动作,可能产生新的事务。 主动数据库通过集成这些组件,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自主性和智能性,使得软件模块化和重用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技术在实时监控、智能报警、预测分析等需要自动化响应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