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磁记录原理与存储器层次结构

需积分: 25 2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6.9MB PPT 举报
“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第四章 存储器” 在计算机科学中,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本章节主要讨论了磁记录原理和不同类型的存储器,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磁记录原理。磁记录是利用磁性材料来存储信息的方法。在磁记录中,写入数据时,通过一个写线圈产生磁场,使得载磁体(如磁盘或磁带)上的磁层发生局部磁化。当磁场强度足够时,可以将磁化单元设置为两种状态,通常代表二进制的0和1。这种局部磁化单元可以是磁头与磁层接触的部分,当电流通过写线圈时,会在磁层上形成磁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写入。 接着,我们了解存储器的分类。根据存储介质,存储器可分为半导体存储器(如RAM和ROM)、磁表面存储器(如硬盘)、磁芯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其中,半导体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而RAM又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ROM则包括MROM、PROM、EPROM和EEPROM等类型。根据存取方式,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如RAM)、顺序存取(如磁带)和直接存取(如硬盘)。此外,根据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存储器分为高速缓存(Cache)、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光盘和磁带)。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是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CPU与存储器之间通常存在多级缓存,如L1、L2和L3缓存,以减少访问主存的时间。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之间则通过虚拟存储器技术进行交互,以解决主存容量有限的问题。虚拟存储器将主存和辅存结合,使得程序可以运行在比实际主存更大的地址空间中。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部分。它由存储体、驱动器、译码器、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和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等组成。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分别用于传输存储单元地址和数据。主存的访问速度、容量和价格是其三个关键特性,它们之间通常呈反比关系。地址线的数量决定了可寻址的存储单元数量,而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 在主存的寻址方式中,有按字节寻址和按字寻址两种。字节寻址是指每个地址对应一个字节,而字寻址则是指地址对应一个完整的字(如16位或32位)。在某些设计中,高位字节地址被用作字地址,低位字节地址则表示字中的具体位置。 磁记录原理是磁存储设备的基础,而存储器的分类、层次结构和主存的工作原理则是理解计算机系统如何高效存储和访问数据的关键。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