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标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体系架构详解

需积分: 10 8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293KB DOC 举报
"RFC3031 - 多协议标签交换体系架构"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网络架构,它允许数据包在互联网协议(IP)网络中基于标签而不是IP地址进行转发,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性能。MPLS的核心是通过将标签附加到数据包上,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快速识别并处理这些数据包,减少了复杂的路由查找步骤。 MPLS的基本组件包括: 1. **标签**:这是MPLS系统中的关键元素,是一个简短的标识符,用于替代传统的IP头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2. **上游和下游LSR(Label 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LSR是网络中的节点,它们负责添加、移除或交换数据包的标签。上游LSR是相对于数据包流向而言的发送方,而下游LSR是接收方。 3. **标记报文**:包含MPLS标签的数据包。 4. **标签分配和分发**:通过特定的标签分发协议(如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进行,确保标签的正确配置和传播。 5. **标签栈**:某些情况下,一个数据包可能有多个标签,形成标签栈,允许在网络中实现多层的标签交换。 6. **下一跳标签转发表项(NHLFE)**:每个LSR都有一个NHLFE,指示数据包如何根据其当前的顶部标签进行转发。 7. **输入标签映射(ILM)**:存储每个接口的输入标签信息,用于确定如何处理到达的数据包。 8. **等价类到NHLFE的映射(FTN)**:同一等价类的流量可以分配相同的标签,映射到同一NHLFE,实现负载均衡和路径优化。 9. **倒数第二跳弹出**:在LSP的倒数第二个节点,数据包的顶部标签被移除,以便在最后一跳使用IP地址进行转发。 10. **生存时间(TTL)**:类似于IP头中的TTL字段,用于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11. **环路控制**:通过TTL和特定的标签分发策略来避免数据包的环路问题。 12. **标签编码**:定义了如何在硬件和软件中表示和处理标签,以及不同编码技术之间的互操作性。 MPLS支持多种网络技术,如ATM交换机,可以作为LSR使用。MPLS还支持隧道和分层,允许在一个LSP中创建另一个LSP,实现网络服务的隔离和QoS(服务质量)控制。此外,MPLS网络可以采用有序或独立的标签分配和控制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需求和性能要求。 标签分发协议(如LDP)是MPLS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在LSR之间协商和管理标签分配。LDP允许网络动态建立和维护LSP,同时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条件和需求。 MPLS通过标签交换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机制,允许网络运营商更好地管理和优化他们的网络资源,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并支持各种增值服务,如流量工程、虚拟私有网络(VPNs)和QoS策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