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在树木物候分类中的应用:簇群分析探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26KB PDF 举报
"树木物候簇群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1992年),该研究通过数学分析模型对树木物候期进行多元量化分类,旨在揭示树种间的生态物候关系和生态对策物候表现型。" 这篇1992年的论文深入探讨了树木物候簇群分析方法,这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对不同树木的物候期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它基于多个形态学特征,旨在理解和解析树种间的生态物候亲缘关系。论文的核心在于将物候期的性状进行数量化处理,以便进行计算机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首先介绍了树木物候簇群分析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物候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之间的关系,属于等级族群分析中的Q型分析。通过构建包含多个OTU和多个性状的数据矩阵,对不同行(代表不同的OTU)和列(代表不同的性状)进行比较,以此判断树种间物候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在性状观测与量化方面,研究指出,物候观测通常依赖于形态学特征,如外观的宏观变化,这些观测结果需转化为可量化的形式。由于我国的树木物候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通常依靠目测记录物候期的日期。为了适应计算机处理,这些日期被编码为数值,形成离散型定量多态性状,直接参与运算。 论文的作者之一李兴惠在1982年至1987年间,在云南省林科院的昆明树木园进行了实际观测,采用传统目测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试图从生态类型的角度划分出树木的生态对策物候表现型,即树木如何根据环境条件调整其生长和发育策略。 这篇论文展示了树木物候簇群分析在理解树木生态适应性方面的潜力,通过量化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树种在物候现象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在它们的生态策略上。这种方法的应用对于森林生态学、树木生理学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