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三维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新法:标定驱动的高效低高分辨率融合

需积分: 13 2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2 收藏 95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针对激光三维成像系统与可见光成像系统存在的分辨率差异、特征点提取困难以及图像配准实时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图像配准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标定信息来优化两个不同分辨率图像之间的匹配。 首先,研究者对激光三维成像系统和可见光成像系统进行了精确的标定,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内参数(相机焦距、主点坐标等)、外参数(旋转和平移矩阵)以及畸变系数,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图像配准至关重要。通过标定,可以建立两个系统间的空间关系,确保图像在不同分辨率下仍能保持相对位置的一致性。 接着,利用标定信息,构建了一个像素匹配模型。这个模型将低分辨率距离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映射到高分辨率强度图像中,通过比较两者的几何和物理特性,寻找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考虑了像素位置,还可能包括亮度、纹理等信息,以提高配准的准确性。 文章的关键步骤是通过遍历低分辨率距离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点,逐一进行配准计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配准的精确度,并尽可能减少在处理大规模图像时的计算负担。通过这种方法,尽管保持了配准精度的基本不变,但显著减少了配准所需的时间,将原来的2.111秒降低到了0.856秒,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的实时应用中,如无人机导航、机器人视觉等领域。通过标定信息驱动的配准,解决了分辨率差距带来的匹配难题,使得低分辨率数据能够更有效地与高分辨率数据融合,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图像配准策略,通过结合标定信息和高效的算法,解决了不同分辨率图像间的无缝融合问题,为实际工程中的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任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遥感、工业检测、自动驾驶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