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pen协议详解:发展历程、模型与应用

需积分: 9 16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9 1 收藏 1.77MB PPT 举报
CANopen协议是一种专为工业自动化设计的通信标准,由CiA(CAN in Automation)组织制定和发展自Philips医疗系统的CAL协议。该协议起源于1994年,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如V1.0、V1.1、V2.0至V4.1,不断优化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CANopen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CANopen网络通信模型**:CANopen建立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技术之上,它构建了一种层次化的通信模型,支持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和网络管理。网络模型的核心是对象字典(Object Dictionary, OD),其中定义了设备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对象。 2. **CANopen通信协议**:CANopen协议不仅继承了CAL的某些服务,如配置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CMS)、节点管理(NMT)、诊断(DBT)以及逻辑链路管理(LMT),还引入了自己的特色,如预定义的通信对象标识符(COB-ID)和设备模型。 3. **CANopen设备规范**:CANopen设备根据功能和角色分为不同类型的设备,如主站(Master)、从站(Slave)或智能设备(PDO发送/接收设备)。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节点标识符(NODE-ID),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节点,且在同一网络中不允许重复。 4. **标识符说明**:CANopen中的重要标识符包括节点ID和COB-ID。节点ID是一个7位数字,范围从1到127,用于设备间的区分;COB-ID则是11位,由功能代码和节点ID组合而成,用于数据帧和远程帧的传输。 通过CANopen协议,工业设备能够实现高效、灵活的通信,支持设备间的协作和数据共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楼宇控制系统、车辆电子系统等领域。学习CANopen协议有助于理解和设计工业设备的网络架构,提升系统的集成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