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在配电网中的经济效益优化与负荷侧优势

1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256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智能配电网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以储能电站、分布式电源和充电站等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显著。研究者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智能设备在配电网中的接入,构建了详尽的成本效益模型,旨在评估它们在削峰填谷、备用能源供应、改善电能质量和环保等多方面带来的经济价值。 首先,文章指出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对于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它们能够帮助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然而,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因此,对多种智能设备接入后的配电网进行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引用了先前的研究,如文献[7-11],分别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如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和蓄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运营中的价值,包括降低成本、提升电网稳定性和利用峰谷电价进行套利等。例如,文献[11]详细分析了BESS在减少电网建设和网损方面的效益,并通过综合价值评估模型与投资和运行成本相结合,证明了其经济可行性。 此外,文献[12]和[13]关注到充电站的经济效益,前者通过分时电价优化充电策略,降低了运行成本;后者则从电动车使用成本、电网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等多个维度探讨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经济运行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智能设备安装在负荷侧(即用户侧)时,由于可以更直接地响应需求侧管理,其经济效益相对较优。这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智能设备部署策略的重要参考,强调了在配电网规划和设备选择中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揭示了智能设备在配电网中的潜在价值和经济性,为优化智能电网资源配置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