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改性与级配对成浆性影响研究
下载需积分: 0 | PDF格式 | 355KB |
更新于2024-08-31
| 106 浏览量 | 举报
"褐煤改性与级配成浆特性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褐煤的改性和级配对其成浆性的影响,以提高褐煤在水力输送、燃烧和气化等过程中的性能。褐煤是一种低阶煤,其水分含量高、热值较低,直接应用时往往存在成浆困难的问题。因此,对褐煤进行改性和优化级配可以改善这些特性。
首先,研究者选取了邵通褐煤和呼伦贝尔褐煤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以了解煤的基本性质。通过对这两种褐煤进行改性处理,他们发现最佳改性条件为:原煤粒度小于1mm,加热停留时间为0.5小时,加热温度为250℃。这一改性过程可能涉及到煤的内部结构变化,如水分吸附能力、表面疏水性的改变,以及挥发分的释放等,从而影响其成浆性能。
改性后的褐煤进行了级配成浆特性的试验研究。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煤粉的比例,合理的级配可以增加颗粒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成浆的稳定性和浓度。结果显示,改性温度在250~300℃之间效果较好,且最佳煤样粗细粉的质量比为60:40。这意味着改性处理结合适当的粒度分布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成浆浓度。具体而言,改性后的邵通褐煤和呼伦贝尔褐煤的成浆浓度分别提升了5.4%以上和3.6%以上。
这些发现对于褐煤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改性技术可以提高褐煤的经济价值,降低其在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难度,特别是在水煤浆的制备中,更高的成浆浓度意味着更低的运输成本和更高的能效。同时,这项研究也为优化褐煤的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褐煤在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应用,如煤化工、发电和煤炭气化等领域。
关键词涉及的“褐煤”是研究的核心,改性是提升其性能的关键步骤,级配则关乎改性效果的实际应用,而成浆性则是衡量褐煤在水介质中分散稳定性的指标。文章的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则反映了其在化学和能源技术研究中的定位,文章编号则为后续引用提供了方便。
该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深入探讨了褐煤改性和级配对其成浆性的影响,为褐煤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一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丰富的褐煤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关推荐









weixin_38716519
- 粉丝: 13

最新资源
- boot2docker.iso v18.04.0-ce-rc2版发布介绍
- MetaMask 4.8.0版本Chrome插件发布,便利性升级
- 浙江会考专用文通OCR文字识别系统V9.0发布
- 虹软C#版人脸识别源码:高准确率实战指南
- 卡尔曼滤波器与VD算法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 Eclipse C/C++ Linux64位开发环境的优化体验
- TensorFlow 1.1.0版本实现MNIST神经网络训练与验证
- MSP430单片机AD封装库:硬件工程师的开发利器
- 深入解析前端开源库-jstransformer-markdown
- C#实现图片透明度调整的代码示例
- 高效实现文件压缩与解压的Ionic.Zip.dll插件
- 图片与文本转Mif工具:FPGA编程便捷选择
- 探索STM32F429I的HAL库编程示例
- DM8168平台Qt5.6.3交叉编译配置及OpenGL ES支持指南
- CListCtrl表头复选框实现全选功能
- C语言红外接收语音编程应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