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大数据时代的互联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5.64MB PPTX 举报
"计算机网络与大数据时代的知识"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结合其他经典教材如Andrew S. Tanenbaum的《计算机网络》和斯托林斯的《数据与计算机通信》,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网络的基础。本章主要探讨了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相互连接,它更是一个包含多种通用硬件,能够处理不同类型数据(如数据、语音、视频)并支持广泛应用的系统。网络的特点在于其虚拟性和共享性。虚拟性使得用户可以跨越地理限制,仿佛直接相连;共享性则涵盖了信息、软件和硬件资源的便捷访问,增强了资源的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可以用节点和链路构成的图形来表示。在复杂的网络中,大量主机通过“云”这一抽象概念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全球网络——互联网。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架构的建立、普及和标准化。从最初的ARPANET到现在的全球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如TCP/IP协议栈的制定,确保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此外,互联网的标准化也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交换技术是网络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在现代网络中,分组交换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有效地利用了网络带宽并支持动态路由选择,为大数据传输提供了高效平台。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通常遵循层次模型,最著名的是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或五层)模型。这些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逻辑上独立的层,每层负责特定的任务,如物理层处理信号传输,应用层则处理用户接口和服务。这样的设计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不仅承载着海量数据的传输,还为云计算、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提供了基础架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要求我们持续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
2022-06-21 上传
2022-12-24 上传
大数据时代到来 作者: 来源:《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年第02期 新闻回放: 2012年,大数据成为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最热门的话题。无论是各大IT厂 商、还是企业用户,都将大数据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另外,中国政府和国内 科研教育机构对于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2年4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落户西安 西咸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这是中国首家以大数据业务为中心的高新园区。 2102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之后,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又设立了国内首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硕士项目。 2012年12月,在2012中国软件大会上,赛迪集团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软 件和信息服务杂志社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大数据发展蓝皮书。 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启动,标志着大数据市场已经进入发展期。 而从用户层面来看,2012年,大数据在国内银行、电信、零售以及快消品等行 业都已经有成功应用案例出现。可以看到,一个大数据时代的雏形已经清晰地浮现在我 们眼前。 新闻点评: IT应用的价值发生质变 2012年,被很多人称为是大数据元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2012年,大数 据真正从概念走向了实践应用,开始落地。 事实上,大数据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用户关于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 一直未曾停止过。那么,为什么在2012年,这一需求突然爆发呢? 催生这一需求爆发的原因以下几点: 一是图像、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迅猛增长,使得用户所面临的数据量 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此时,用户迫切需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是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的进步。最近两年,随着HANA、Hadoop、列式数据库等 一批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再可怕。 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以上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数据在2012年显得异常火爆,同时也加速了大 数据的落地进程。 在2012年,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在很多行业开始得到成功应用。例如, 农夫山泉公司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取代了企业原来的数据集市,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实 时的分析,这样企业可以得到实时的业务信息,并及时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这使农夫 山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另外,在公共卫生、经济发展和经济预测、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大数据的实践 应用也开始逐渐涌现。可以说,大数据时代的雏形已经逐步呈现。 在很多人看来,大数据是一项IT技术。但事实上,大数据的更大意义在于,它 早已超越了IT技术的范畴,并且将会对一些传统的商业思维进行颠覆。而其中对于企业 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数据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未来,对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能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IDC在其关于大数据的报告中就曾指出,未来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最大的差 别在于新数据类型的引入。那些没有引入新的分析技术和新的数据类型的企业,不太可 能成为其行业的领军者。 这意味着,IT应用的价值将发生质的改变:IT技术将真正和企业的业务融合到 一起,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支持工具。这对于整个IT产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展望2013年,大数据仍将会成为整个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焦点,其实践应用将会更为深入,在很多垂直细分行业,都有可能 会有大数据的成功应用案例出现。而对于IT服务商而言,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 在大数据产业链上的位置,并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优势。(郭嘉凯) ----------------------- 大数据时代到来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1页。 大数据时代到来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2022-12-24 上传
《大数据时代》观后感 为了顺应信息化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理解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方向与科学技术手段,根据天津院党委和公司领导的要求,结构分厂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集体观看《大数据时代》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大数据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各方面所遇到的重大变革。 对于企业来说的,大数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数据将全面参与企业的运营。企业的运营方式将逐渐转向数据驱动型运营方式,具体体现在数据驱动产品设计、数据驱动产品生产、数据驱动市场推广、数据驱动客户服务、数据驱动员工管理等多个方面。第二,大数据将决定企业的智能化进程。大数据的核心目的是数据的价值化,数据价值化最终有两个具体的出口,其一是辅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商业决策,其二是辅助智能体完成具体的任务。企业未来进行智能化改造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第三,大数据将促进中小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一个重要的发展壁垒就是如何整合更多的行业资源,对于体量较小的企业来说,在竞争中往往容易处于下风。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中小企业因其体制简单,执行速度快同样具备了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具备了与大企业竞争的资本。 大数据时代(1)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1页。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对市场的精度把控,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公司立足于市场的根本。战略规划、内部管理、市场调查等方面都需要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已成为一个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要主动拥抱大数据,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大数据时代(1)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1页。 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数据涉及到很多个人的隐私,商业机密,数据的安全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涉及到企业用户个人隐私的信息一旦被泄露,就会导致用户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更甚者如果企业的核心数据被竞争对手窃取,篡改,将可能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应该做好四件事,一是搭建大数据应用的平台;二是进行人才结构升级,打造专业的技术团队;三是从上到下建立大数据思维。四是切实做好数据安全工作,夯实技术防护墙,避免遭受重大损失。 大数据时代(1)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2页。对于个人来说,正如纪录片中提到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8亿网民,每天有10亿用户在登录微信,450亿条消息被发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待在数据空间里的时间有时比在物理空间还要长。2017年警方破获的"9·27"特大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窃取公民信息的案件,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0余人,盗窃涉及互联网、物流、医疗、社交、银行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高达50亿条。 数据安全的另外两个威胁,来自行业内鬼泄露和黑客非法攫取。科技或许是中立的,但资本逐利,用道德约束它们太过脆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道"中国的一些网民本身也没有具有保护自己数据的意识,为了一些小利而愿意牺牲自己的数据,所以我觉得数据的安全也是个全民教育的问题"。在当今世界,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太空外的第五空间。这里是无硝烟的战场,这里的武器不是枪支和弹药而是键盘和鼠标,但是激烈程度却丝毫不亚于真实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存法则。我们只有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不断完善更新我们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和运用,才能使我们更加安全的遨游在大数据的海洋里,而不被其吞噬。 大数据时代(1)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2页。 大数据时代(1)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当我们抬起头,看到身边发生的变化,就会明白,数据时代已经开启,更大的变化就在不远的未来。我们需要乐观且务实的看待这个时代,设定目标,培养高质量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大数据时代(1)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大数据时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