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磷光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提升研究

0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1.6MB PDF 举报
"绿色磷光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在本文中,研究者们探讨了一种基于绿色磷光材料的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的优化设计,以提升其发光性能。他们选用Ir(ppy)3作为核心的绿色磷光材料,该材料具有高效的磷光发射特性。同时,通过采用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和金属铝(Al)作为微腔的反射镜,构建了一个精细的微结构,旨在增强光的共振效应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MOLED的典型结构为Glass/DBR/ITO/MoO3(1 nm)/TcTa(40 nm)/CBP:Ir(ppy)3(40 nm, 6%)/TPBI(47 nm)/LiF(1 nm)/Al(80 nm)。其中,ITO作为透明导电电极,MoO3和TcTa分别作为 hole注入层和电子阻挡层,CBP作为主体材料,Ir(ppy)3为掺杂的发光层,TPBI作为电子传输层,LiF和Al则是阴极。这种结构设计旨在优化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同时利用微腔效应来控制光的发射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腔OLED的电致发光谱EL峰值位于510 nm,半峰全宽FWHM为70 nm,而MOLED的EL峰值稍有蓝移,为514 nm,其FWHM显著减小至35 nm,表明微腔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光谱的纯度。此外,MOLED的亮度和电流效率均优于无腔OLED,最大亮度达到143000 cd/m²,最大电流效率为64.4 cd/A,分别比无腔OLED的103000 cd/m²和41.6 cd/A有了显著提高。在外部量子效率(EQE)方面,MOLED的最大EQE为18.6%,而无腔OLED则为14.3%,这进一步证明了微腔结构在提高器件效率上的优势。 这些结果揭示了微腔结构对于优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重要性。微腔不仅能够通过增强光的共振增强内部量子效率,还能通过更窄的发射峰宽度提高颜色纯度,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亮度、高效率和高色彩质量的显示应用。因此,这种绿色磷光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对于未来高效、高分辨率的显示技术以及光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