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27)$$与$$U(1)_\chi$$驱动的共生最大狄拉克中微子模型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28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SU(3)_C \times SU(2)_L \times U(1)_Y \times U(1)_\chi$规范群,以及来自$SO(10)$到$SU(5) \times U(1)_\chi$的额外$U(1)_\chi$对称性,如何实现Scotogenic共生机制来解释轻子家族,特别是中微子的质量和混合特性。$U(1)_\chi$对称性在模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通过暗物质的辐射过程自发破缺,从而驱动狄拉克中微子的质量生成。 非阿贝尔离散对称性$\Delta(27)$被引入以描述三个轻子家族,并且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被软性破缺。这种破缺导致了两种残留对称性:全局的$U(1)_L$轻子数守恒和一个暗对称性,可能表现为$Z_2$、$Z_3$或$U(1)_D$,具体取决于哪个标量粒子负责$U(1)_\chi$的破缺。这种理论框架的核心预测是出现了cobimaximal中微子混合模式,即$\theta_{13} \neq 0$、$\theta_{23} = \frac{\pi}{4}$以及$\delta_{CP} = \pm \frac{\pi}{2}$,这些都是当前实验中备受关注的中微子物理特性。 作者Ernest Maa在论文《Eur.Phys.J.C (2019) 79:903》中,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通过这种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中微子的非平凡性质,还可能为暗物质的起源提供线索。这篇Open Access的文章展示了理论物理学家对于中微子物理学的深入研究,以及他们如何利用高阶对称性和额外的规范群来挑战和扩展我们对基本粒子行为的理解。这篇论文是对标准模型的扩展和深化,为未来的实验验证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