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开发架构升级:迈向人机共驾的语音与手势控制

需积分: 5 14 下载量 1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1.03MB PDF 举报
新型智能座舱的开发架构与开发流程是一个关键领域,它不仅关注传统的汽车内部环境,而是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演进。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座舱的发展经历了电子座舱、智能助理、人机共驾以及第三生活空间等多个阶段,目前正处在L3级自动驾驶的人机共驾阶段。在这个阶段,座舱的核心价值在于基于场景的主动交互和服务,利用AI算法和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了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的突破,车内软硬件的深度集成使得车辆具备精细感知能力,并能主动提供个性化场景服务。 智能座舱的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底层硬件层,包含摄像头、麦克风阵列、内存等设备,负责收集各类输入信息;中间的系统软件层,包括操作驾驶域和座舱域驱动,如Linux/QNXDrive和AndroidDrive/SPI,它们管理硬件并与上层交互;最上层是功能软件层,涉及智能驾驶共享感知软件、座舱特定感知软件以及功能安全分析。此外,服务层则集中处理高级功能,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服务和账号鉴权等,强调智能互联的重要性。 智能座舱的交互系统是一个独立且持续升级的模块,通过每月的OTA更新保持最新状态。整个架构的设计考虑了信息交互的效率和安全性,比如车机硬件接收驾驶员和乘客的信息,图像或语音处理芯片执行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任务。感知软件负责多模态数据处理,包括危险行为检测和功能算法,而功能安全则确保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安全性。 智能座舱的控制单元主要包括车机硬件、图像或语音处理芯片,以及感知软件和功能安全模块。这些单元协同工作,构建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环境,使得驾驶员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和肢体动作轻松控制车辆,同时支持机器的自主决策,最终实现人机共驾的驾驶模式。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也对汽车行业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