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设计基础详解:从词法分析到优化

需积分: 9 29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1.13MB PDF 举报
《编译器设计基础》是一本由Torben Ægidius Mogensen所著的专业教材,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深入探讨了编译器设计的核心原理和技术。该书共分为11章,从入门到实践,全面介绍了编译器构建的各个关键阶段。 第1章"Introduction"(介绍)首先定义了什么是编译器:一种软件工具,它将高级语言源代码转换成机器可执行的指令。章节讨论了编译器的生命周期,包括解析、解释器的区别,以及学习编译器设计的目的。书中结构清晰,旨在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Lexical Analysis"(词法分析)主要讲解如何识别源代码中的基本元素,如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等,通过使用正则表达式和非确定型/确定型有限自动机(NFA/DFA)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强调了正则表达式的简洁表示法和优化,以及如何将正则表达式转换为NFA和进一步简化为DFA,以实现高效和准确的词法分析。 第三章"Syntax Analysis"(语法分析)关注程序的结构分析,通常是通过上下文无关文法(CFG)来解析语句的结构,生成抽象语法树。这章可能会涉及词法规则的描述、语法分析算法如LL(k)或LR(k)等。 第四章"Symbol Tables"(符号表)讲述了在编译过程中如何存储和管理变量、函数名等符号信息,以确保其在整个编译过程中的正确引用。 第五章"Type Checking"(类型检查)涵盖了静态类型检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防止运行时错误。 第六章"Intermediate-Code Generation"(中间代码生成)是将语法分析后的结果转化为一种中间形式,以便于后续处理,如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第七章"Machine-Code Generation"(机器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目标机器的机器码,这是实际可执行代码的关键步骤。 第八章"Register Allocation"(寄存器分配)涉及到优化技术,如何有效地将变量分配到处理器的寄存器,以提高性能。 第九章"Function calls"(函数调用)涉及函数的识别、参数传递和调用过程,以及与堆栈和调用帧的管理。 第十章"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分析与优化)涵盖了各种编译器优化策略,如消除冗余、循环展开、强度削弱等,以提升最终执行效率。 最后一章"Bootstrapping a compiler"(自举编译器)阐述了如何用一种编译器来生成另一种编译器的过程,这是一个典型的递归问题,展示了编译器设计的迭代性。 《编译器设计基础》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宝库,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指导,适合希望通过深入了解编译原理和技术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