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解析:调制极性与接收机特性

需积分: 32 48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8.6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讨论了电视技术中的两个关键概念:接收机的中频特性以及调制极性的选择,尤其在残留边带传输和PAL、NTSC编码系统中的应用。 二、接收机的中频特性 在残留边带传输中,接收机的中频特性对于保证信号质量至关重要。当接收机的频率特性足够宽广,使得信号能够无频率失真地通过时,0~0.75MHz的电压相对于0.75~6MHz的电压会更高,导致检出的视频信号出现频率失真,表现为低频成分过多,高频成分过少。这种失真会影响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接收机通常采用一种特殊的图像中放频率特性曲线,即图像中频的相对增益为50%,两端的频率特性为一斜线,频宽为0.75MHz,以补偿残留边带传输的固有缺点。实现这一特性的方法是在发射机中添加残留边带滤波器,并在接收机中使用特定的图像中频频率特性。 三、调制极性的选择 调制极性是指在电视信号调制过程中,选择正极性调制还是负极性调制。两者都可以使用,正极性调制中,电视信号的全电视载波被正极性信号调制,而负极性调制则是负极性信号。电视发射标准通常规定,负极性调制下,同步电平为100%,消隐电平为75%,白电平在10%到12.5%之间,这意味着图像信号的实际变化范围约为62.5%到65%。设定白电平非零是为了保证内载波电视接收机的检波器能始终差拍出6.5MHz的第二伴音载波,确保伴音接收的正常进行。 负极性调制相比正极性调制有若干优势,因此在当前的电视发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优势可能包括更好的信号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对电路设计的优化等。 本书内容还包括了电视技术的其他方面,如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系统的基础知识、彩色电视制式(如NTSC和PAL)、电视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技术,以及最新的电视技术,如卫星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立体电视等。这本书适合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电视科研、生产和维修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