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S软件支持的雷达干涉测量:Bam地区DEM构建与精度评估

2 下载量 1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614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DORIS软件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建立数字地形模型(DEM)方面的实验分析。作者江巧宁、张有军、马心念和谢碧瀛在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中,利用了Envisat卫星在2003年获取的Bam地区两幅地震前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实现了对该区域的高精度表面观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手段,相较于传统的水准测量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具有成本低、精度高、能实现大面积观测以及周期性重复的优点。这使得该技术在实际地理信息获取和监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研究者们将DORIS软件应用于处理这些数据,旨在验证其在生成DEM方面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最小二乘法原理,他们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并与2000年在同一地区获取的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DEM进行了对比分析。这样的对比有助于评估新生成DEM的精度,同时也能揭示DORIS软件在处理这类数据时的性能表现。 文章的核心内容围绕着以下几个关键点展开: 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基础**:介绍了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强调了它在遥感领域中的地位和潜力。 2.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了使用DORIS软件处理Envisat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干涉相位解缠绕以及DEM生成。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DEM,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分析了新生成DEM的精度和一致性,可能涉及误差分析和精度评估。 4. **成果与应用**:展示了DORIS软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地震监测、地壳形变研究等领域的潜在价值。 5. **关键词**:论文关键词涵盖了摄影测量与遥感、InSAR、DEM、精度分析以及Bam地区,体现了研究的主题和焦点。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利用DORIS软件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来建立DEM的具体案例,以及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精度和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为类似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