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综合评价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中的应用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31 下载量 1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8 收藏 1.94MB PDF 举报
"基于GIS综合评价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法来分析特定研究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易发性。通过对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作者王路法、张杰和张日鹏发现区域内共发生了171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了评估这些灾害的易发性,他们选择了六个关键影响因子:降水量、地形坡度、断层、海拔高度、岩土体类型以及人工工程活动。 首先,选定的影响因子在地质灾害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降水量可能导致土壤饱和,增加滑坡的风险;地形坡度则直接影响地表稳定性,陡峭地形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断层的存在可能破坏岩石结构,引发崩塌;海拔高度与气候条件紧密关联,可能影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岩土体类型决定了地表对水和风化作用的抵抗力;人工工程活动,如开矿、道路建设等,可能会破坏自然稳定状态,增加灾害风险。 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化决策工具,通过比较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为每个因素分配一个权重,从而更准确地量化它们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 然后,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这些影响因子整合在一起,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空间划分。GIS可以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通过叠加各因子图层,计算出每个区域的综合易发性指数。根据结果,研究区被划分为9个高易发区域、14个中度易发区域、1个低易发区域和13个不易发区域。这种精细化的划分有助于识别高风险地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这项研究对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GIS技术和综合评价法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还能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从而降低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危害。 该研究强调了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其在综合分析复杂地质环境因素和灾害风险方面的强大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论,为地质灾害预防和减灾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