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设计资料与实验环境详解及内容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1-09 收藏 48KB DOCX 举报
计算机课程设计资料.docx文件详细介绍了一项针对TEC-2机的微程序控制指令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各种指令的执行过程、控制器的组成,以及指令系统微程序设计的具体知识,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概念。 实验环境包括一台TEC-2机、一台电脑以及一套TEC-2模拟软件。 TEA-2机是一种特定功能计算机,它的功能部件组成需要进行分析。其中,AM2901芯片是TEC-2机的核心组件,本身是位片结构,每片内仅有4位线路。AM2901芯片内部包括了4位的ALU和16个4位的通用寄存器组。 ALU可以实现8种运算功能,包括3种算术运算和5种逻辑运算。这些功能的选择控制由外部送入的3位编码值实现。ALU还具有一些状态信息,包括Cn、F、OVR和F=0000,还能接收最低位的一个进位输入信号Cn,同时提供超前进位信号/G和/P。 除了ALU,TEC-2机还包括16个4位的通用寄存器,用R0-R15表示,并且还有一个4位的程序计数器PC。这些功能部件的组合构成了TEC-2机的指令系统。 在实验中,需要对TEC-2机的功能部件组成进行详细分析,并研究TEC-2机支持的指令格式。同时,需要了解AM2901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引脚信号,了解其运算功能和控制信号。了解这些关键知识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微程序控制特定功能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设计和调试工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微程序控制的概念和实现原理,掌握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技巧。同时,通过设计和调试特定功能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学生将能够加深对计算机指令执行过程和控制器组成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深入学习和了解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控制器的组成以及微程序设计的具体知识。通过实践设计和调试微程序控制的特定功能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设计和调试能力。同时,通过动态微程序设计的学习,加深对于微程序控制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动态微程序设计技巧。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05-25 上传
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计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来进行开展。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浓厚兴趣。如何才能让每个中职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这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每一节计算机课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获得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向实际应用转化。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每一节课的课程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年龄都在十五六岁,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的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并且具有想象能力。学习爱好一旦形成,则相当来说比较稳定。很多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够进行分组合作,思考讨论,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们常说"教有学法,教无定法。"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乐意去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采用有浅入深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法体现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动手实践操作性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演示讲解法这一传统的教学 法,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就能更深刻牢固地掌握操作过程。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练习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的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要做到熟悉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讲课内容更具深度。平时多读一些计算机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讲课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认真写好教案,为了能使讲课具有条理性,上课前必须先认真看看教案,争取使自己上课发挥到最佳水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语说明了事前准备的必要性,充分准备是讲课成功的必备条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应是学生"由内而外"地主动吸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结合我校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的"四主四环"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为训练为主线,以延伸为主旨的教学模式。一般上计算机课,我把课程分为以下6个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启发引导,探究新知;3.分组练习,释疑解难。4.拓展延伸,教学升华。5.师生共评,反馈小结。6.课后作业,巩固练习。下面我以中职计算机课程word2010软件中《制作表格》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平常中都见过那些表格,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表格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认识表格的多样性和用途,认识到表格是一种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 2.启发引导,探究新知一般来说上课的10—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所以我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行表格制作的讲授。我先把制作的过程向同学们进行示范演示,然后提出设计"班级课程表"的任务。 3.分组练习,释疑解难在这一环节中,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班级课程表的制作。在学生练习时,我会进行巡视观察,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拓展延伸,教学升华再次呈现问题,要求学生把刚才制作的表格进行改变表格边框和底纹的操作。难度有些提高,我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美化课程表的知识,这项操作没什么难度,学生很快的完成了我提出的任务。在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美化课程表。这项任务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充分创新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 5.师生共评,反馈小结我找出几份学生做的较好的"课程表"让学生互相交流,给予评价,并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展示到黑板大屏幕上,给予表扬和肯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6.课后作业,巩固练习课程表制作好以后,让学生制作其他类型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