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历程与冯·诺依曼体系解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42 下载量 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2 收藏 4.59MB DOC 举报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被划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主要基于计算机硬件逻辑元器件的演变。从1946年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诞生开始,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时代,这是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庞大,能耗高,但标志着电子计算时代的开启。随后是晶体管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小巧,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这是第二代计算机。接着是集成电路的引入,包括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构成了第三代计算机,使得计算机的集成度大大提高。第四代计算机则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这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性能。最后,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我们进入了第五代计算机,即现代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基础。 冯·诺依曼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由约翰·冯·诺依曼提出,他的理论体现在冯·诺依曼结构中。这一结构包括了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其中,存储程序的概念允许程序和数据共享同一存储空间,指令和数据都可以被处理;存储器按地址线性编址,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运算器为核心部件,控制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并通过时钟周期和主频来衡量处理速度。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字长,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宽度和精度;时钟周期和主频,主频是CPU执行指令的速度,单位是赫兹,影响着计算速度;运算速度通常以每秒执行的指令数(MIPS或FLOPS)衡量;内存容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的信息量;存储器容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如KB、MB、GB、TB等,是衡量计算机存储能力的关键指标;数据输入输出最高速率,关乎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文件管理中,CPU的工作频率是由倍频和外频相乘得到的,而文件命名规则有特殊限制,不允许出现“\/:*?”<>|这些特殊字符。通配符 "? 和 *" 在搜索文件时使用,前者代表任何单个字符,后者代表任何字符串。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临时数据存储区域,具有读写功能,且读写速度快速。然而,RAM中的信息在电源断开后会丢失,因此被称为易失性存储。它的三大特性是:可读可写、随机存取以及断电后数据不保留。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操作计算机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