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手机非接触支付中的标准比较与应用趋势
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167KB PDF 举报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非接触支付方式,尤其是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机支付已成为移动生活的重要趋势。据行业协会Eurosmart和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2011年全球手机支付规模将达到220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电信运营商积极响应这一趋势,积极推动RFID移动支付应用的开发与普及。
二、RFID技术详解
RFID,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它依赖于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如低频段的变压器耦合和高频段的雷达探测)实现信息的传输和识别。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理论奠定了RFID技术的基础。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标签可分为无源(passive)和有源(active)两种类型。无源标签接收阅读器的射频能量,通过感应电流读取芯片中的预存信息;而有源标签则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射信号。阅读器读取这些信息后,将其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处理。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快捷,无需物理接触即可完成支付过程,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并且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手机支付场景中,RFID的应用可能涉及NFC(近场通信)技术,这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近距离交互的RFID形式,常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
三、技术标准比较
在手机非接触支付领域,技术标准至关重要。国际上,ISO/IEC 18000系列规范定义了RFID的不同频率标准,如13.56MHz的NFC(用于移动支付)和900MHz的EPC Gen 2(用于物流追踪)。国内也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如中国GB/T 20809系列标准,这些标准确保了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
不同的运营商和制造商可能采用不同的RFID标准,例如中国移动的SIMPassive技术,就是基于NFC技术的一种解决方案。然而,为了兼容性和市场接受度,跨平台的标准支持和互操作性成为了关键竞争点。运营商们需要确保他们的技术不仅能在自己的网络环境中运行良好,而且能与其他主流标准无缝对接。
总结,手机非接触支付的技术标准比较主要关注的是不同频率、协议和接口的兼容性,以及如何确保用户隐私和交易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标准化和整合的努力,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9-19 上传
2020-11-06 上传
2019-08-16 上传
2013-03-06 上传
2019-09-03 上传
2021-09-19 上传
2018-11-29 上传
2020-10-22 上传
weixin_38637580
- 粉丝: 3
- 资源: 917
最新资源
- BottleJS快速入门:演示JavaScript依赖注入优势
- vConsole插件使用教程:输出与复制日志文件
- Node.js v12.7.0版本发布 - 适合高性能Web服务器与网络应用
- Android中实现图片的双指和双击缩放功能
- Anum Pinki英语至乌尔都语开源词典:23000词汇会话
- 三菱电机SLIMDIP智能功率模块在变频洗衣机的应用分析
- 用JavaScript实现的剪刀石头布游戏指南
- Node.js v12.22.1版发布 - 跨平台JavaScript环境新选择
- Infix修复发布:探索新的中缀处理方式
- 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报告
- Node.js v10.20.0 版本发布,性能卓越的服务器端JavaScript
- hap-java-client:Java实现的HAP客户端库解析
- Shreyas Satish的GitHub博客自动化静态站点技术解析
- vtomole个人博客网站建设与维护经验分享
- MEAN.JS全栈解决方案:打造MongoDB、Express、AngularJS和Node.js应用
-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复试代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