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层次结构:加速比Sp与命中率Hc的关联与优化

需积分: 50 2 下载量 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2.06MB PPT 举报
本篇文档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存储层次,特别是加速比Sp与命中率Hc的关系,以及存储器层次结构技术在解决存储系统性能问题上的应用。首先,章节概述了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基本概念,这是通过结合不同容量、速度和价格的存储器,利用硬件和软件的方式创建一个统一的、能自动调度信息的系统,其核心依据是访存局部性原理,即程序倾向于频繁访问空间的局部区域。 访存局部性原理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时间局部性表明如果一个存储项被访问,很可能短时间内会再次被访问;空间局部性则指相邻的存储项也可能会被访问。早期的存储器设计中,主存与辅存独立,地址分离,用户负责信息调度,这导致了效率的低下。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引入了主存—辅存层次结构,通过操作系统管理和硬件支持,将主存容量扩大,同时保持访问速度,辅存通过访问内存间接访问。主存—辅存层次解决了容量问题,并通过页或段作为信息交换单位,提高了效率。 Cache—主存层次结构则是为了解决存储速度瓶颈。Cache作为一个高速缓存,位于主存和处理器之间,通过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来缓解CPU等待数据的时间。通过合理配置Cache的容量和替换策略,可以显著提升命中率Hc,也就是数据在Cache中被找到的概率,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Cache—主存层次的优化对于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响应速度至关重要。 此外,失效处理机制如程序切换在主存—辅存层次结构中是必不可少的,当主存找不到所需数据时,系统会将任务切换到辅存执行,但这种操作对应用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而对于系统程序员则需要考虑这部分复杂性。虚拟存储器技术是主存—辅存层次结构的重要应用,它通过模拟更大的存储空间,提供了对程序员来说无限的地址空间,进一步提升了编程灵活性。 加速比Sp与命中率Hc的优化与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层次划分和局部性原理的利用,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存储效率。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和技术对于IT专业人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效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