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驱动编译器实现:USB2.0调试与R-CAR H3启动流程详解

需积分: 49 98 下载量 1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4.63M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在现代编译器实施背景下,对R-CAR H3 Salvator-XS开发板上的USB2.0驱动的深入分析和调试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芯片的启动流程,特别是BootRom和SPIFLASH启动机制,以及EMMC和SCIF下载启动模式。 首先,当R-CAR H3板上电后,启动过程从内置的BootRom开始执行,该启动代码位于地址EB112800。系统会从SPIFLASH/HyperFlash区域加载5KB的数据到片上SRAM,这部分数据包含了启动参数、IPL-A和IPL-B区域的地址信息,以及它们各自的数据大小。BootRom根据这些参数决定执行IPL-A还是IPL-B,两者都是用于引导后续操作的固件代码。 对于SPIFLASH启动编译,作者推荐使用原始的meta-rcar-gen3/recipes-bsp/arm-trusted-firmware/arm-trusted-firmware_git.bb作为基础,通过调用`bitbake-ccompile`和`bitbake-cdeploy`命令来编译并烧录S-record格式的image到NOR/HYPER-FLASH。具体的步骤包括烧写bl2-salvator-x.srec、bootparam_sa0.srec等关键文件,以及设置EMMC启动模式。 接下来是EMMC启动流程,涉及对meta-rcar-gen3/recipes-bsp/arm-trusted-firmware的配置更改,增加编译选项RCAR_SA6_TYPE=1,然后进行一系列的SREC文件烧写,如bl31-salvator-x.srec、tee-salvator-x.srec和u-boot-elf.srec。烧写完成后,需要调整EMMCCSD的拨码开关至EMMC启动模式,上电即可启动系统。 最后,文档提及了R-CAR-H3/M3利用SCIF2-A串行端口进行下载启动(也称为IPL或ATF)。主机应用程序通过串口工具将代码发送到板载SRAM,同时提供了串口配置细节,明确了SCIF传输的数据格式,这对于理解如何通过串口进行固件更新和调试至关重要。 这篇文章深入讲解了R-CAR H3 Salvator-XS开发板的USB2.0驱动如何与BootRom、SPIFLASH、EMMC和SCIF等硬件交互,以及在现代编译器环境中进行编译和调试的具体步骤和技术细节。这对于从事R-CAR平台开发、嵌入式系统调试或者想要深入了解ARM Trusted Firmware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份极具价值的技术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