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计算机科学作业答案:SP2特性与可扩展性比较

0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184KB DOC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针对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作业答案文档,包含了多个章节的习题解答。以下是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 1. 习题2.6(P75): - SP设计者为了赶上市场,采取了灵活的机群结构策略,这是对摩尔定律的响应,即持续提高硬件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 为了实现系统通用性,SP设计者采用了标准的系统环境和编程模式,这样可以适应多种应用需求,并简化开发工作。 - SP系统通过部分单一系统映像(Single System Image, SSI)支持四种关键特性:单一进入点(Single Point of Entry)、单一文件层次(Single File Hierarchy)、单一控制点(Single Control Point)和单一作业管理系统(Single Job Management System),提高了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效率。 - 在通信子系统中,为了增加带宽,SP设计者采用了同时连接以太网和高性能开关网络的技术,这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数据传输速率。 2. 习题3.4(P99): - 等效率、等速度和平均延迟可扩展性度量标准之间有相似之处,都关注算法的并行效率。等效率衡量的是解析计算开销,等速度则隐含在执行时间中,而平均延迟则是通过调整并行与串行执行时间来衡量,反映了在保持效率不变下的性能。这些方法都是评估算法可扩展性的工具。 3. 习题3.6(P99): - 计算有效CPI(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时,根据表格数据,整数算术、数据传送、浮点和控制转移指令的总数量和平均周期数加权平均,得到CPI=1.55。然后用主频乘以百万指令数除以总周期数,得到MIPS(每秒百万指令数)约为25.8 MIPS。 4. 作业5.3(P136): - 提供的序列数据(33, 21, "...")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但可能是序列分析或字符串处理相关的习题,需要根据序列特征进行操作,比如可能涉及到排序、模式匹配或序列转换等。 总结,这份作业答案文档涵盖了SP系统设计、性能度量、处理器效率计算以及特定序列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对理解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课程内容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