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基于危险源的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1.68MB PDF 举报
"该研究探讨了基于危险源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通过前因-行为-结果(ABC)分析法,旨在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危险源的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前因-行为-结果(ABC)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理解和管理人的行为来提升安全管理效率的方法。在这个框架中,"前因"指的是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条件或因素,"行为"是人员的具体行动,而"结果"则是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安全或不安全的结果。
首先,模型要求煤矿企业对其各个子系统的员工进行人因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级,这一步是为了找出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人因危险源可能包括员工的知识技能不足、疲劳、疏忽、错误决策等。通过对这些危险源的识别,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关键因素。
接着,模型提出了五个关键环节来管理和控制不安全行为:意识引导、制度保障、行为规范、科技投入和物态警示。意识引导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理解不安全行为的危害;制度保障则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责任划分;行为规范是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培训,以减少错误操作;科技投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监控和预防能力;物态警示则是在工作环境中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以提醒员工注意潜在风险。
通过这些环节的综合运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管理的焦点从前果转向预防,增强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最终,这个模型的目标是减少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从而有效地防止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此模型的应用对于改善我国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事故数据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中的比例相当高,因此从人因角度出发,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管理,是提高煤矿安全水平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实施这种模型,不仅可以降低事故率,还可以提高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09-20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9-20 上传
2022-02-01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4-11-17 上传
weixin_38629042
- 粉丝: 7
- 资源: 927
最新资源
- SSM Java项目:StudentInfo 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分析
- pyedgar:Python库简化EDGAR数据交互与文档下载
- Node.js环境下wfdb文件解码与实时数据处理
- phpcms v2.2企业级网站管理系统发布
- 美团饿了么优惠券推广工具-uniapp源码
-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会议室实时占用率测量系统
- DenseNet-201预训练模型:图像分类的深度学习工具箱
- Java实现和弦移调工具:Transposer-java
- phpMyFAQ 2.5.1 Beta多国语言版:技术项目源码共享平台
- Python自动化源码实现便捷自动下单功能
- Android天气预报应用:查看多城市详细天气信息
- PHPTML类:简化HTML页面创建的PHP开源工具
- Biovec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预测、结构和可视化
- EfficientNet-b0深度学习工具箱模型在MATLAB中的应用
- 2024年河北省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开发样题解析
- 笔记本USB加湿器:便携式设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