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详解:发展历程与存储转发技术

需积分: 20 20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5-01-03 1 收藏 1.34MB DOC 举报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习题解答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全面理解,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到现代的多主机互连网络。第一章概述部分深入探讨了网络发展史上的关键阶段及其特点: 1.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终端计算机网络,如ARPANET。这个阶段的网络主要用于批处理,其主要特点是依赖于集中式管理,单机系统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停止服务。系统的响应时间长且可靠性低。 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多主机互连的需求增长,分组交换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这一时期借鉴了电信行业的电路交换技术,但不适应计算机网络的特性,因为电路交换对通信资源的分配是静态的,不适合数据的突发式传输和不同速率设备间的通信。此时,巴兰提出的存储转发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它允许数据在多个节点间中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网络的灵活性。 3. 分组交换网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电路交换的一些问题,如通信线路的闲置和数据速率不匹配。通过将数据拆分成可独立传输的包,存储转发技术允许数据在需要时按需发送,大大提高了网络效率,并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第三代和后续阶段:随着TCP/IP协议栈的标准化和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网络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包括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等,以及各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兴起,如Wi-Fi、移动通信网络等,网络的规模、复杂性和服务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不断的技术革新,计算机网络变得越来越灵活、高效和可靠,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学习并理解这些发展阶段,对于深入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