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实现与步骤解析

需积分: 33 7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8 收藏 115KB DOC 举报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设计任务,旨在让学生理解并实践如何构建一个控制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底层系统。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环节: 1. **设计思想**:微程序控制的核心理念是将操作控制信号转化为一系列的微指令,这些微指令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用于在执行期间产生控制信号,驱动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这一过程类似于高级程序的执行,只不过这里的“程序”是微指令序列。 2. **指令操作流程**:首先,需要根据给定的CPU结构图,为每条指令设计操作流程图。这个流程图会详细描绘出从指令读取到结果计算再到存储的整个过程,并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微操作。例如,数据传送、加减运算、读写操作以及无条件转移等基本指令。 3. **微命令编码**:微命令是微指令的一部分,负责指示具体的硬件操作。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地为每个微操作分配唯一的编码,以便在执行时能正确识别并执行。例如,000表示不操作,001表示从IR加载数据到DBUS,并根据DBUS更新PC等。 4. **控制时序选择**:控制时序决定了微指令的执行顺序和速度。这里选择了同步控制方式,采用二相控制时序,即每个时钟周期分为两个阶段,确保微指令的读取和执行有序进行。 5. **微地址安排**:为了确定微指令在存储器中的位置,可以采用下地址法或者计数器法。下地址法允许通过微指令自身的字段来决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简化了控制转移,但增加了微指令的宽度。在本设计中,使用下地址字段和控制转移字段(P1和P2)来控制转移地址,通过逻辑表达式动态更新微地址。 6.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框图**:最后,需要绘制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框图,这通常包括微指令寄存器、控制存储器、时序发生器、微地址形成单元和各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等组件,它们共同协调工作,实现微指令的读取、执行和控制流程。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原理,掌握微程序控制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同时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