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中的信息处理:从获取到特征提取

需积分: 46 2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6.13MB PPT 举报
"现金识别例子—马式平均距离-模式识别讲义" 这篇讲义主要涉及的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在一个具体的现金识别的应用场景中使用了马式平均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作为识别手段。模式识别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一个关键领域,其目标是从各种数据中识别出具有特定模式或类别的信息。 首先,信息获取是模式识别流程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非电信息,如图像、声音或文本,通过传感器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信号。例如,为了识别现金的面额,可能需要摄像头捕捉图像,然后将这些图像转换为像素矩阵。在这个过程中,传感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将现实世界的物理特性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接着,预处理是处理原始数据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去除噪声并强化有用信息。对于现金识别,这可能包括图像去噪、平滑处理、对比度增强等,确保后续的分析能更准确地聚焦于现金的特征。例如,如果图像中有背景干扰,预处理会帮助分离出现金区域,以便专注于识别面额。 第三,特征选择和提取是模式识别的核心。原始的传感器数据通常过于复杂,不能直接用于分类。因此,需要通过特征工程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更有代表性的特征向量。在现金识别的例子中,特征可能是现金边缘的形状、颜色分布、尺寸比例等。马式平均距离则是一种有效的度量特征向量之间差异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处理具有协方差的多维数据。它考虑了数据的协方差结构,能够更好地评估样本与类别中心之间的“距离”。 马式平均距离的计算涉及到样本点与类平均值之间的欧氏距离,但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在现金识别的例子中,每个面额可以看作一个类别,每个样本(如100a、100b等)是一个二维坐标点,对应的数值可能代表像素强度或其他图像特征。马式距离能够衡量这些点相对于特定面额类别的典型特征有多远,从而帮助区分不同的现金面额。 总结起来,模式识别的过程包括信息获取、预处理和特征选择与提取,这些步骤共同作用于现金识别任务。马式平均距离作为一种统计度量,被用来计算样本与类别中心的“距离”,从而帮助判断样本属于哪个类别,达到识别现金面额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图像分析、自动车牌识别系统等,只要有对复杂数据进行有效分类的需求,模式识别和马式距离都可能成为强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