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工作流程详解:IP与ATM融合与IP交换技术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79MB PPT 举报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工作过程是在互联网发展面临带宽瓶颈,传统多层路由器性能受限的背景下提出的解决方案。MPLS旨在提高网络的扩展性和效率,尤其是在IP技术和ATM技术融合的背景下。 首先,IP技术因其技术简单、扩展性好和灵活性高而被广泛采用,但存在传输效率低和无法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ATM技术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服务质量保障,但技术复杂且扩展性较差。为克服这些局限,IP与ATM融合产生了两种模式:重叠模式和集成模式。 1. 重叠模式下,IP运行在ATM之上,有两个独立的地址空间和选路协议,需要地址解析功能,如CIP、LANE和MPOA等技术实现。这种模式牺牲了一部分效率,但可以利用两者的优势。 2. 集成模式则寻求单一的IP地址空间和选路协议,通过控制协议(如Ipsilon的协议)将三层路由信息映射到二层直通交换机制,实现了IP快速传输和ATM的高速能力。Ipsilon的IP交换技术就是在这个模式下的具体实现,它利用ATM硬件进行无连接IP路由,并结合IP的强健性与ATM的高速特性。 IP交换技术的核心是IP交换机,其架构包括IP交换控制器(负责控制软件和高级处理)和ATM交换器(实现ATM交换功能)。控制器包含选路软件和扩展软件,如流的判别、Ipsilon流管理协议(IFMP)和通用交换机管理协议(GSMP),这些协议用于数据流管理和ATM交换器的协调。 IP交换工作原理围绕着"流"的概念展开,即一系列有顺序的数据包通过ATM交换机的输入端口时,会被赋予一个或多个标签,标签系统使得数据包能在网络中根据预先定义的路径进行转发,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包转发和更好的服务质量控制。 总结来说,MPLS工作过程的关键在于其标签交换机制,通过在数据包上添加和删除标签,实现了IP数据在网络中的快速转发,同时保持了服务质量。这种技术融合了IP的灵活性和ATM的高效性,成为现代网络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